美国拟对华海运实施高额限制措施,全球船舶制造业格局或重塑
AI导读:
美国拟对中国航运公司及中国建造船舶征收高额靠港费用,旨在保护本土船舶制造业。此举或重塑全球船舶制造业格局,对中国造船业产生一定影响,但美国造船业复兴面临诸多挑战。
当地时间3月24日,一场可能重塑全球船舶制造业格局的听证会,将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听证室拉开帷幕。这场听证会将主要围绕拟议中的对华海运限制措施展开,该措施拟对中国航运公司以及与中国建造船舶相关的国际海上运输服务,征收高额靠港费用,最终决定权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手中。
美国此番针对中国造船业,源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五大工会去年3月提交的请愿书,声称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不合理和歧视性”做法给美国商业带来负担,导致美国造船业衰弱。2024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USTR)发起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的调查。上月,USTR披露了限制措施提议,包括对中国航运公司、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航运公司、订购中国建造船舶的航运公司征收高额靠港费用,并退还使用美国建造船舶的航运公司部分费用。此外,为促进美国本土船舶制造业及航运业,限制措施还要求美国海运出口货物须由美国航运公司以美国旗船舶运输。
数据显示,2024年在美国港口停靠的船次中,43%涉及可能受拟议措施影响的船舶航次。若按限制措施实施,全球船东使用或订造中国船舶的成本将大幅提高。而美国造船业已大幅衰退,现仅占全球商船总量的0.1%。反观中国,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7%、74.1%和63.1%。
USTR声称,中国加大对海事、物流及造船行业的支持,削弱了美国竞争力。但全球造船产能中心多次转移,中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美国建造船舶价格几乎是中国的3-5倍,且交付不稳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表示,美国船厂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是其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军认为,短期内限制措施对中国造船企业影响不大,中国占据全球造船市场超一半份额。但限制措施可能促进韩国、日本造船业。中国造船水平持续提升,具有竞争优势。中国骨干船厂手持订单已排至2028-2030年,远期影响需观察政策延续性。
航运信息咨询平台信德海事网主编陈洋认为,限制措施将对中国造船业及船厂造成一定影响,全球船东在中国造船的意愿会受到影响。陈洋指出,中国船厂要注意打造自身硬实力,实现产业升级,保持竞争优势。
克拉克森认为,限制措施将使得中国新造船订单长期需求减弱,降低中国建造船舶在租船市场中的吸引力。但全球新造船投资在中短期内仍对中国船厂依赖度极强。除老牌霸主外,印度也展现出造船野心,计划到2047年前进入全球造船业五强行列,但实现快速增长还需七八年时间。
USTR就拟议限制措施征集公众意见,截至3月23日,共收到超260条评论,不少持反对意见。限制措施将对美国本土造成反噬,海运成本大幅提升,导致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更高运费,加剧通胀压力。此外,限制措施还将影响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发展和就业岗位。
即便限制措施实施,美国造船行业复兴也不现实,面临高成本、低效率、劳动力不足及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中国经济“脱实向虚”,传统制造业走下坡路,不会因政策改变。打压中国造船业只会导致订单外溢至日韩、东南亚,不会回流美国。

图片来源:USTR官网

图片来源:USTR官网

图片来源:USTR官网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关键词:美国船舶制造业、中国造船业、限制措施、高额靠港费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