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市委财经委员会提出全面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低空飞行等领域超前布局。深圳机器人产业链完整,无人驾驶企业占据行业高地,无人机广泛应用,为城市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林典驰深圳报道

3月21日,深圳市委财经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全面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低空飞行等领域超前布局,积极鼓励民间投资。这一举措将有力推动深圳在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深圳的机器人产业链完整,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众擎机器人、优必选等企业成为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引领者,比亚迪、工业富联、立讯精密等制造业巨头则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深圳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头部企业国产化率超90%,本地化率突破60%。

深圳近日发布四份重磅文件,计划在3年内实现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的机器人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

随着汽车产业上半场电动化的落幕,智能化成为下半场的核心竞争点。深圳在无人驾驶领域积极布局,速腾聚创、元戎启行、佑驾创新等企业已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深圳还入选了“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2000公里,发放测试示范通知书1137张。

深圳不仅关注地面生产力的革新,还通过低空经济向三维空间拓展效益。无人机已在深圳广泛应用,包括表演、配送、急救等场景。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份额70%,工业级无人机占50%,拥有1700余家产业链企业。

深圳在无人机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建成覆盖120米以下空域的“空天地一体化”安全网络,为超10万架无人机提供服务。同时,深圳正在参与低空经济国际规则制定,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助力深圳成为“低空经济第一城”。

深圳的“超前布局”已超越单一产业范畴,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正为这座“创新之城”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