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钢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路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为,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举措。

  3月22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5 (第十六届) 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谋篇定策“十五五” 、低碳转型谱新章为主题,探讨钢铁行业的未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指出,钢材消费结构变化导致消费总量的高强度和持续性变化,是中国钢铁业前所未有的挑战。供需失衡是当前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政府、行业和企业需深入思考如何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

  2024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7%,表观消费量下降5.4%,显示钢铁消费降幅明显大于产量降幅,市场供强需弱态势未改。

  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2万亿元,同比下降6.4%;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下降50.3%。钢铁消费结构和消费总量的急剧变化成为影响全局的关键因素。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表示,钢铁行业已呈现工业化后期下降趋势,支撑高质量发展需推动产业深化变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钢铁联合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平台,保障资源供应链安全。

  姜维建议,切实关闭新增产能入口,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渠道,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解决行业主要矛盾。

  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绿色低碳转型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截至2024年底,共有171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7.21亿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钢铁行业已被纳入。钢铁企业需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增强低碳竞争力。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表示,全国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已构建完成,建议钢铁行业企业早动手、早准备,发展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水平。

  加快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4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启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重点企业的机器人应用密度大幅提升,80%的企业已建设智能集控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深入生产制造核心部位,创造高效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