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AI创业热土,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
AI导读:
上海通过全方位支持,吸引AI创业者,模速空间成为最大孵化器。去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形成集聚效应。算力、语料、资金等要素得到保障,助力AI技术落地千行百业。
上海黄浦江畔,模速空间的办公室里,秦岳时常能看见城市苏醒的模样。
“最近一个月里,我们推出了四款核心产品,AI带来的服务需求正在迎来爆炸式增长。”作为达摩智能创始人,秦岳言辞间难掩对AI浪潮的热情与兴奋。上海正张开怀抱,面向五湖四海的人工智能(AI)创业者。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含大模型)企业已达24733家,较上年增长5.1%,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及以上人工智能企业104家。上海正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出“求贤令”。
模速空间内超千名从业者中,近三分之一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正在为上海的AI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上海市投促办(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看来,上海正在瞄准新领域新赛道,鼓励更多年轻人在产业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在城市发展中“创大业、展宏图”。
上海已成为创业者的“逐梦之城”:从综合效益、营商环境到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攀升,算力、语料、资金全方位支持,无论是刚发布基座大模型的智元机器人,还是AI“六小龙”中的阶跃星辰、稀宇科技(MiniMax),亦或是跑出数百家创业公司的模速空间,都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的沃土。
MiniMax副总裁刘华回忆,作为国内知名的AI“六小龙”之一,MiniMax在创业之初曾辗转国内多个城市,最终上海对草根创客的热情和包容使他们选择深耕于此。
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坦言,上海拥有全国最好的大模型创新生态,依托模塑空间以及上海市的各方面政策,已有很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率先落地。
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推出6万方产业载体,打造算力调度、开放数据、评测服务、金融服务、综合服务等5大功能平台,为创新企业和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短短一年多时间,就集聚100余家大模型企业,带动周边落地200多家AI企业、100余家投资机构。
完善的生态带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去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上海很早就布局AI赛道,2017年确立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愿景,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持续构建起产业先发优势。市区两级政府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关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涵盖了技术创新、算力资源、语料数据、场景应用、融资服务等方方面面。
如今的大模型产业在上海已形成集聚效应,徐汇区侧重推动大模型企业集聚式创新,浦东新区和闵行区聚焦于智算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杨浦则重点布局数字经济领域的垂类大模型。
算力、语料、资金等人工智能发展的要素都可以在上海找到相应的“保障”体系。全国首个算力生态平台——“模速空间算力生态超市”已正式亮相,该平台计划通过无缝对接算力需求方与供给方,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算力管理与共享模式。
在资金支持方面,上海已相继成立人工智能母基金、人工智能国家大基金、人工智能生态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旨在挖掘培育众多“现象级”应用和AI项目。
上海做到了让AI技术扎实落地到千行百业。瑞金医院通过AI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影像科效率,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利用AI生成方案节省数百万成本。伴随“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海早已深入布局,抢占先机。
日新月异的“模都”与历史悠久的“魔都”共同渲染出上海的浓墨重彩,面对创业者的热情诉求和殷切期待,上海正用实际行动予以回应。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