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凭借完善的航空产业链和创新生态,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先锋。御风未来作为全国eVTOL头部企业,依托上海资源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计划逐步构建覆盖市内通勤、城际互联、岛屿速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从大飞机梦想启航,到低空经济“破局者”,上海的低空经济崛起并非偶然,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先锋。

2016年,谢陵和刘十一这两位曾参与C919研发的工程师离开中国商飞,怀揣“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空中出行”的愿景,在上海浦东张江创立御风未来的前身。他们瞄准中小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凭借技术积累迅速崭露头角。上海作为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的核心区域,拥有完善的产业链资源和高科技人才资源,为载人飞机的研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谢陵透露,在上海浓厚的创业氛围下,具备设计载人飞机“基因”的团队在国产大飞机C919等大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飞机设计和飞控系统开发经验。2021年,随着行业政策、技术、供应链、资本等多个方面条件的成熟,公司开启“二次创业”,正式进军载人eVTOL赛道。在浦东张江设立载人eVTOL研发中心,在金山区设立总装试制工厂,充分利用上海作为“民航第一城”的优势。

御风未来已成为全国eVTOL头部企业,深度解析了上海为何成为低空产业“沃土”,以及如何利用城市资源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

上海“基因”:航空产业链与创新生态协同发力

上海航空产业基础雄厚,不断吸引整机制造企业,包括无人机、eVTOL飞行器等领域的头部企业落户。其中,在中国从事“空中出租车”eVTOL研发并最早实现首飞的5家公司里,有4家诞生在上海,成为国内eVTOL整机厂最为集中的城市。企业间的互动合作促进了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加速了产品迭代和创新。

上海作为中国“民航第一城”,其独特的产业基础与创新环境,为御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复制的优势。同时,上海还拥有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研发、制造、应用及服务等多个环节,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和技术保障。

依托C919大飞机产业链,上海在低空经济的保障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拥有的直升机资源排在全国前列,还拥有国内领先的飞机维修厂,为低空飞行器的维护和保障提供全方位支持。

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和航空产业链为航空电动化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供应链以及特斯拉、上汽等龙头企业的技术溢出,让上海成为eVTOL创新的天然试验场。此外,“4小时产业圈”形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产业集群。

张江的“谷效应”带来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了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生态网络,为御风未来等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对科技企业的支持体现为“全链条赋能”。御风未来在张江895创业营获得第一名后,张江高科给予了200平免租的优惠,大大降低了初创企业的运营成本。

上海通过进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大型展示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与头部企业同台竞技的机会,打破了“唯规模论”的资源分配逻辑。御风未来作为2023年进博会全场唯一一家eVTOL企业,引发了行业震动,带来了指数级的曝光与资本关注。

低空经济“上海样本”:场景落地与生态构建的双轮驱动

上海在低空经济的发展上,不仅停留在研发层面,更在场景应用和生态构建上走在全国前列。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将统筹规划低空飞行服务站、起降场网络与通信导航系统。同时,上海已建成覆盖长三角的低空飞行服务站、起降场网络,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丰富的低空消费场景。金山“海—岸—城”场景物流运输、徐汇滨江无人机集群表演等应用场景逐步深化拓展。此外,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也为上海发展低空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上海还聚集了众多优秀的航空公司以及低空运营企业,相关低空运营企业已经设立了多条城际航线,逐步落地的航线也预示着上海低空商业化场景有望爆发。

以跨域“空中快线”为例,上海至昆山的低空载客航线将通勤时间缩短至30分钟,显著提升了区域交通效率和资源流动水平。

御风未来将在今年完成载货版适航取证工作,并计划投入货运商业化运营并同步进行客运取证,力争2027年取得载人适航证,实现点对点载人航线飞行。预计2030年前后实现一些固定航线的客运,逐步构建覆盖市内通勤、城际互联、岛屿速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上海正成为全球‘天空之城’的创新样本。”谢陵表示,上海不仅是御风未来的起点,更是其迈向全球的跳板。御风未来与这座城市的共振,或许正是未来全球低空经济浪潮的一个缩影。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