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临港新片区成为中资企业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推进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平台。五年来备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项目412个,总投资额65.6亿美元。全国首个“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出海,制度创新优势显著。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加速重构和中资企业国际化需求的提升,临港新片区已成为中资企业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推进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平台。在近日临港新片区举办的2025中资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大会上,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临港新片区正努力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关键跳板。

五年来,临港新片区备案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已达412个,中方投资总额高达65.6亿美元。这些数据显示,临港新片区在推动企业“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中国企业正积极通过海外投资和产业链转移等方式,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提升全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临港新片区提供的综合服务能力,对中资企业“走出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护航作用。

临港新片区去年设立了全国首个“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线上线下结合,聚集了跨境金融、涉外保险、法律、财税、境外投资备案等专业服务机构。短短几个月内,已对接国际组织超过50家,服务本土跨国企业250家。

作为全球镜片制造龙头,上海康耐特光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临港新片区的出海服务下,成功推进了其在泰国的生产基地建设。临港“走出去”平台在康耐特境外投资备案过程中,对境外投资政策、备案流程等给予专业指导,助力企业快速完成备案。

此外,临港新片区还在持续拓宽“走出去”综合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升级出海“临港方案”。制度创新优势是临港做好“走出去”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如离岸金融方面,临港在全国率先试点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副处长殷军表示,制度创新优势是临港的核心竞争力。管委会已正式行使3亿美金以下的对外直接投资(ODI)备案行政审批事权,这也是企业选择临港“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临港新片区还发布了《临港新片区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优化企业“走出去”服务软环境,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同时,临港新片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走出去”服务网络,揭牌涉外中心,并集中入驻20家出海重点服务机构。

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仓龙表示,将尽可能让服务商在临港设立实体服务平台,集聚在一起,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实体化服务。今年,临港新片区还将在国内、国际拓展服务分站和海外联络站,进一步提升服务触及度。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