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话川酒:解码川酒文化,探寻历史与现代魅力
AI导读:
3月21日,成都杜甫草堂观澜堂举办“大咖话川酒”第二季,聚焦川酒文化。五粮液作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与行业专家、学者共同解码川酒历史与现代魅力。会上提及“考古五粮液”项目,证实宜宾酿酒历史。川酒未来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期待成为人类共同品读的文明史诗。
3月21日,在成都杜甫草堂观澜堂,一场围绕川酒文化的深度探讨会——“大咖话川酒”第二季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四川日报新媒体中心主办,五粮液作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解码川酒文化,探寻其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中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潜力。
川江:书写“蜀酒甲天下”传奇
酒是液态的时间,川酒芳香醇厚、沁润八方的酿造密码,超越了简单的物质转化,而是由自然禀赋、地理基因、人文算法与时代接口共同构成的底层操作系统。四川省酒业协会首席顾问王少雄在“川江蕴酒源蜀酒甲天下”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四川盆地是上天赐予的“天然窖池”“酿酒天堂”。
长江的奔腾孕育了微生物的多样,岷江的冰川融水富含矿物质,沱江、涪江、嘉陵江和赤水河滋养出特殊的黏土窖池。庞大的川江水系为川酒浓香源远流长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自然与美酒的共生,让川酒成为天地灵气的液态结晶。王少雄以五粮液为例,其酿造水源取自岷江古河道深层地下水,水质清澈且富含微量元素,为五粮液的卓越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的水系发达,让巴蜀美酒占尽先机。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大伦表示,长江十大支流中,四川独占四支,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中国酒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修余看来,宜宾的地理特征是酿好酒的重要原因。山环水绕、气候适宜不仅让宜宾物产丰富,也塑造了各民族人民对酒的不懈追求,业界素有“江之头宜宾,酒之头五粮液”的说法。
王少雄强调,五粮配方不仅是工艺突破,更是对多元共生的文化认同,这种智慧正是川酒的人文基因。
考古:巴蜀是中国白酒重要起源地之一
在圆桌论坛上,“考古五粮液”项目被多次提及。该项目为宜宾多粮大曲酿酒技术和五粮液古窖池群历史年代提前至元代提供了实证,为中国蒸馏型白酒起源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多位专家表示,“宜宾蒸馏酒酿造历史首次上溯到元朝”,这是中国白酒考古的新论断。通过文献与考古实物相结合,证明了宋元之际四川酿酒业已经非常发达。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霍巍认为,宋元之际,宜宾凭借地理区位优势,逐渐走向历史前台,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在中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李华瑞认为,宋朝开启酒水专卖,酒在财政税收中作用突出,其中川酒的地位最为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认为,宜宾酿酒历史可以进一步往前追溯。
传承:“非遗”版白酒未来可期
川酒从未困守传统,而是在实践中探索回应时代需要的破局之路。王少雄认为,川酒的产业根基建立在“守正创新”的智慧之上。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白酒申遗成为热点话题,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了相关建议和提案。
与会专家和嘉宾对“世界非遗”版白酒的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高大伦认为,拥有多家酿酒老作坊的四川在白酒申遗进程上必须抢先走。
近年来,四川在白酒考古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五粮液元明古作坊为代表的多家中国白酒老作坊,已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共同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王仁湘建议,开发考古酒产品,将文化历史与消费文明相结合,让更多消费者认知川酒文化的深厚历史。
李华瑞指出,现代川酒的繁荣是川酒历史传承的延续,未来,川酒将继续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发挥作用。
王少雄期待:川江酿造的东方味道,终将成为人类共同品读的文明史诗。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