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被誉为低空经济元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政策环境日益优化。中国民航局预测,今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eVTOL作为低空经济网红产品,备受瞩目。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楼宇间外卖投递畅通无阻、城市间物资运输高效智能、田间地头施肥作业精准便捷……这些都是低空经济融入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代表的低空经济,正加速进入大众视野。得益于我国完备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创新与生产能力、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的飞速发展,低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4年,被业界誉为“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列为“新增长引擎”,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从各地积极布局、资本竞相涌入,再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我国低空经济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发展路线愈发清晰,发展动力愈发强劲。近日,中央两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向锦武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低空经济涵盖低空制造、飞行、保障及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广、带动效应强,对推动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近年来低空经济的“网红”产品,凭借其酷炫外观、灵活便捷、低噪环保、安全智能等优势,被视为未来城市“最后100公里”的出行新选择。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介绍,2025年企业将开展载人飞行试验,计划在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目前,沃飞长空已与工银金租签订首批120架AE200机型意向采购订单,与华龙航空签订首期100架订单。

  同样见证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倍飞智航,也是一家从事eVTOL研发制造的企业。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曙光认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支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有望成为又一张“中国产业名片”。

  不久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祥云”AS700载人飞艇辗转1500多公里,亮相贵州黔东南“村BA”赛场上空,为乡村体育赛事增添了独特的科技魅力。航空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航空装备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罗希延介绍,2024年AS700载人飞艇在多地开展了乘感体验和应用场景演示飞行,体验人数超过1000人,反馈良好。截至2024年年底,AS700已获得23架订单,签署了164架意向订单,市场潜力巨大。

  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发展路径,培育创新生态。山东省提出,到2027年培育10家以上产业链龙头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湖北省力争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深圳市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设施,构建融合通信网络体系。

  向锦武认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在完整性和协同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已形成覆盖上游研发制造、中游运营服务、下游应用市场的全链条生态体系。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和优势互补,提升了我国低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向锦武建议,各地应围绕低空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创新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无人机、通航制造、空中交通管理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岗位人才需求,向锦武建议,应重视人才培养,推动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还可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政策支持,吸引高端人才投身低空经济领域。

  安全性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市场需求和安全保障能力的动态平衡,是行业企业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沃飞长空生产的AE200机型,全机旋翼分布于3个高度层,采用侧倾安装设计,可有效降低人员和重要机载设备受击风险。

  张曙光表示,低空飞行器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安全性是最大的挑战。企业需要通过实际运行来建立真实的安全性测试,最大程度发现各种风险隐患,不断优化产品的安全性能。

  低空经济的“起飞”将是一场长跑,这个周期可能是5年甚至更长,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耐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张曙光认为,只要按照国家方针政策指引的路线坚持走下去,政府、行业、企业群策群力、协同发展,必将开创低空经济发展新局面。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