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武清区打造新产业之城
AI导读:
2025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1周年,武清区作为“桥头堡”和“主力军”,正深化“通武廊”改革试验,打造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示范样板。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开工,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武清区在创新链、产业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2025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11周年,天津市武清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和“主力军”,正全力建设京津“新产业之城”,深化“通武廊”改革试验,致力于成为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的示范样板。
日前,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北区)土建工程项目在武清区正式开工。高村数智创新园总经理魏建东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增强产业园的算力承载能力,为京津冀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这一举措标志着武清区在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2024年,武清区京津产业新城、京清汽车产业园、高村数智创新园等7个产业功能区全面建立了“建、产、投、服”一体化管理体系,并在天津市的专业化产业合作平台和现代制造业平台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此外,京津产业新城科创先导区的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两基地”、金融商务街区等标志性片区也已启动建设,吸引了特变电工电气装备集团、中材建设武清产业发展中心等184个优质项目落地。
在天津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万级洁净实验室及生产车间内忙碌地进行产品质检及生产。公司总经理陶洪臣介绍,公司的核心技术源自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已成功打造出先进的干细胞生产制备工艺管线。通过结合北京的创新研发和市场拓展与天津武清的制造能力和产业基地优势,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和韧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武清区充分利用在京招商平台,高效运营在北京设立的2家“武清投资促进会客厅分厅”。2024年,该区成功引进235家疏解功能资源新设机构,落地项目37个,总投资额达到151.2亿元。
京清汽车产业园党委书记沈海军透露,2024年11月,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园在产业园开工建设,旨在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中承载空间。这一标志性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京津冀三地携手推进“六链五群”建设的产业协同规划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随着武清区不断融入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取得了显著成果。2024年,武清区新增区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81家;发布京津冀地区12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300余项,成功孵化多家高科技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5亿元。此外,天大合成生物研发转化基地、清华超滑技术研发试验基地也已建成投用,天津医科大学武清科技园也启动了建设,京津科创走廊、研发转化高地正在加快构筑。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