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集聚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源,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打造万亿级研发投入城市群,实现质变跃迁。深圳在各类科创排名中领先,汇聚大量顶尖人才,产业创新领跑全球,金融科技实力显著。

深圳作为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源的聚集地,已跃居全球创新版图前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3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在深发布《前瞻大湾区(1)》——“深圳牵引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揭示,深圳正从“出圈”、“破圈”迈向“联圈”和“融圈”,目标是将大湾区打造为全球首个“万亿级研发投入城市群”,实现由物理连接到化学融合的质变。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与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报告》内容。

出圈:科创榜单领先,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

深圳在各类科创排名中表现突出,无论是科创实力还是支持科创的配套要素,均位列全球前列。据《2024“理想之城”——基于颠覆性指数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研究报告》,深圳在全球20座科创中心城市中,“颠覆性技术指数”排名第八,中国第一。

深圳汇聚了大量顶尖人才。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深圳高校660名学者上榜,本土培养人才占比高达70%。

在产业创新方面,深圳同样领跑全球。在《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超越旧金山、纽约和伦敦,成为全球产业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

金融科技领域,深圳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深圳金融科技排名全球第三。

高效的研发投入是深圳创新的重要支撑。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占GDP比重6.46%,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达93.3%,居全国首位。

破圈: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探索新路径

深圳在创新资源集聚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机制创新,深圳实现了从“跟跑、领跑”到“定义赛道”,从“链式升级”到“生态重构”的转变。

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深度联动、要素配置与创新需求交互匹配、链主企业与产业生态双向赋能以及技术创新与规则重塑相互协同等方面。

联圈:区域协同,重构大湾区创新版图

深圳以“联圈”思维重构大湾区创新版图,通过联人才圈、联产业链、联规则网,将自身创新势能转化为区域协同动能。“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二。

如,“深港跨境创新走廊”联人才圈,实现科研设备、数据跨境流通;“珠江口两岸双环”联产业链,促进东西两岸城市协同创新;“制度型开放试验区”联规则网,率先衔接国际科研规则。

深圳通过三圈联动实现从“联圈”到“融圈”的过程,为大湾区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劲动力。面向未来,深圳将持续推动大湾区创新与发展。(受访单位供图)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