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0日至21日,中日韩三方反垄断常态化交流会议在浙江召开,聚焦反垄断执法实践、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等热点问题。浙江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通过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加强反垄断执法等措施,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中新网杭州3月21日电(奚金燕)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机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因素。为深化反垄断国际合作,3月20日至21日,中日韩三方反垄断常态化交流会议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聚焦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办,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吸引了中日韩三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相关负责人现场参与。与会代表围绕反垄断执法实践、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重点和前沿领域的反垄断规制等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近年来,浙江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在反垄断和公平竞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创造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自2022年成为全国首个实施省域公平竞争先行先试改革的省份以来,浙江通过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畅通要素流通、加强反垄断执法等措施,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公平竞争环境的社会满意率达到了95.9%,较2019年提升了3.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连续六年稳步增长,体现了浙江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方面的显著成效。

  为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浙江颁布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对《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进行了修订。同时,浙江还出台了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审查的省级政府规章——《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建立了不当市场干预行为的约谈通报机制和反垄断“三书一函”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公平竞争的法治保障。

  浙江全面实施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改革,推动公平竞争审查由“自我审查”向“集中审查”转变,确保政策措施的出台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自2024年8月1日以来,浙江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已审查重大政策措施2000余件,并率先在工程建设、招商引资、政府采购等领域实施分行业、分领域的公平竞争审查试点。

  此外,浙江还创新实施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领域的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以及乡镇(街道)的公平竞争第三方评估,深化了公平竞争指数的国家试点,将公平竞争政策的实施和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情况纳入省委的专项考核和法治政府考核。

  为防范企业垄断法律风险,浙江建立了经营者集中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迭代升级了“浙江公平在线”平台,贯通了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数据,将年营业额8亿元以上的省内企业纳入监测范围,在企业注册登记环节开展并购垄断风险预警,累计预警风险1444次,覆盖企业4428家次。

  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公平竞争护企行动,以保障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表示,浙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更加主动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应对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等领域反垄断面临的新挑战,持续打造“公平竞争看浙里”的品牌,推动浙江向更高水平的开放强省迈进。(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