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新增195台(套)监测设备,观测能力全面覆盖日地空间,将大幅增强我国空间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助力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跃居世界前列。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显著提升空间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新华社记者张泉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近日通过国家验收,新增195台(套)监测设备,观测能力全面覆盖日地空间,将大幅增强我国空间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助力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跃居世界前列。

  3月21日,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监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空间天气,由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引发的日地空间环境短期变化,对卫星、通信、导航、电力系统等构成潜在威胁。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李晖指出,日地空间作为人类活动的‘第四环境’,其环境特征与空间天气变化规律的研究,不仅是科学前沿,更具备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

  子午工程二期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扩展,一期沿东经120度和北纬30度部署了15个观测台站,二期则新增16个台站及195台(套)设备,形成‘井’字形布局,实现对日地空间的全面网络化监测。

  二期工程性能卓越,具备从太阳活动爆发至地球空间响应的全链条追踪能力,多项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

  例如,位于四川稻城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能连续稳定成像太阳射电,最大视场覆盖10个太阳半径;海南儋州的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信号灵敏度远超国际同类设备。

  试运行期间,子午工程二期成功监测到2024年5月的超级磁暴事件,展示了其在空间天气事件监测方面的快速响应、高精度及全局覆盖能力。

  李晖强调,子午工程二期将为我国空间天气预报预警提供核心自主数据支持,并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空间天气灾害,开发利用空间资源。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