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发布,氢能产业步入商业化过渡期
AI导读:
《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氢能产业技术正处于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预计到2030年,氢能技术将趋于成熟,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报告还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重要性及氢储运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3月20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氢能产业技术正处于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产业链各环节关键工艺和技术已基本完成突破或即将突破。预计至2030年,氢能技术将趋于成熟,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国产产品竞争力增强,形成一批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电解槽、燃料电池等产品将占据国际市场重要地位。
2025年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实施,氢能被正式纳入我国能源管理体系。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也提出,探索风电光伏基地与氢能等产业集成式发展,稳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及氢能信息平台建设,探索管道输氢项目试点,推动氢能管理机制完善。
《报告》强调,在氢制取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氢气供应的主要增量,化石能源制氢产量预计2030年前后达峰后下降,工业副产气将保障过渡期的用氢需求。随着绿氢项目投产,预计2035年前后,工业副产氢与水电解制氢供应比例将出现拐点。
在氢储运环节,我国氢储运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从气态向多相拓展,国产化能力增强,储运规模从近程向长途过渡。预计到2030年,高压气态氢储运仍主导,低温液氢、有机液体氢、固态储氢及管道输氢技术将实现商业化或规模化应用。
加氢站建设方面,我国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6月,已建成507座加氢站,运营285座,居世界第一。未来加氢站将呈现气液并行发展,加注方式也将拓展至液氢加注。
在氢应用方面,氢能技术正加速从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等领域拓展,化工领域用氢需求逐步转向绿氢。《报告》预计,到2030年,氢能在交通、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将成熟,绿氢需求总量将达到500万吨左右。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