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黄金价格飙升引发消费者抢购热潮,同时理性消费观念盛行。政府将提振消费列为重点任务,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专家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是提振消费的关键。

  近日,两则与消费相关的新闻掀起热议:一边是,黄金价格飙升,突破900元一克大关,但黄金门店前顾客络绎不绝,消费者秉持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认同黄金的保值增值价值;另一边,被“3·15晚会”曝光使用隔夜柠檬的蜜雪冰城,股价不降反升,网友戏称“4元钱居然用的是真柠檬,这次就当我没看见”。

  此类现象反映出,当前“只买对的,不买贵的”理性消费理念蔚然成风。多位受访者表示,疫情过后,个人的消费观已发生转变,如今更倾向于按需消费、理性消费,希望为未来不确定性多储备些筹码和底气。

  针对当前消费不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十大重点任务之首,3月16日,中办国办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多措并举促消费。专家指出,消费是经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人类一切投资和生产活动的终极目的,提振消费需与惠民生相结合。

  顾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一家金店选购黄金首饰。2024年上涨超27%后,2025年国内金价继续攀升,屡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发

  理性消费观受热捧,三四线城市消费逆袭

  “北漂”青年林林(化名)向南都记者透露,初入职场时,她会购买轻奢包包,但疫情后消费观有所转变,主要因学费和房租成为她的刚性支出。她表示,随着年龄增长和消费环境变化,更希望多些储蓄以应对风险。

  同样在北京工作的麻静也表示,疫情后收入减少,她秉持非必要不消费的理念,房租成为当前最大支出。

  这种理性消费观念不仅盛行于年轻人中,老年人也持此观念。拥有良好退休保障的北京市民江涛(化名)表示,退休后他退掉了一些疑似骗人的保险,坚持按需消费。

  上述消费变化在宏观经济数据中得以体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比2024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但整体看,与往年春节前后相比,今年1—2月社零同比增速偏低。与此同时,物价保持低位运行。

  媒体统计显示,与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三线和四线城市的消费数据亮眼,如四线城市云南玉溪2024年社零同比增长率最高,达8.8%。在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中,湖北武汉和浙江绍兴2024年的社零同比增幅最高,分别为5.3%和6.7%。

  家住湖南长沙的叶兰表示,以前喜欢攒钱,现在收入稳定、家庭稳定,且长沙生活成本不高,因此会适当消费。

  在蜜雪冰城香港旺角门店外,顾客排队等候点餐。新华社发

  提振消费关键在增收,专家建议提升农村养老金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消费源自公众就业收入和劳务收入,理性消费是必然。因此,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

  此次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八类30项举措,并将城乡居民增收行动放在首位。滕泰对此表示赞同。

  滕泰谈到,对于工资收入,政府不应干预,企业发放工资是市场行为;对于补贴收入,政府可发放就业补贴、消费补贴,如今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对于财产性收入,即公众投资股市楼市的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稳住楼市股市对提振消费至关重要。

  针对短期刺激消费举措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多位专家建议提升社会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以养老金为例,中国有10.7亿人参加养老保险,其中5.5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有1.7亿人每月领取220元养老金,年支出约5000亿元。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从现有刺激政策资金中划出一部分,如5000亿元,注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使1.7亿人的养老金从220元提升至400元;二是将国有资本较大规模划转至养老基金,重点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此外,需逐步完善社保尤其是养老缴费机制。

  滕泰也建议提高国有股权划转社保基金比例,确保农村老人每月养老金达500至1000元。

  市民在长春市一家商场内休闲采购。吉林省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市场,创新消费场景,发放消费券,商场、超市、景区等购销两旺。 新华社发

  以前重投资轻消费,现在提振消费刻不容缓

  滕泰在新书《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中写道:2020年以前,中国消费占比低、内需不足,但矛盾不突出。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取大幅降息、发钱等方式扩大需求,而中国则着力恢复生产、供应链和扩大投资。

  发达国家需求旺盛但供应量不足,需采购中国产品;中国需求不足但有完整供应链,出口暴涨,产能迅速扩大。特殊阶段过后,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问题凸显。

  据海关统计,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加之,国内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内需不足问题日益突出,提振消费刻不容缓。

  滕泰表示,过去我国更看重投资、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侧重于惠民生,且首提“投资于人”,体现民生导向。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多项举措将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专家指出,提振消费不仅是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更是长期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注:本文中的林林、麻静、江涛、叶兰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