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出台,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AI导读: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办法明确了应用要求、处理规则、安全规范及监督管理职责,平衡发展与安全,促进技术创新同时强化隐私保护。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以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关键词:人脸识别技术、个人信息保护、安全管理办法、规范应用)(标签保留)
《办法》明确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应用人脸识别技术需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公共利益。
《办法》同时确立了处理规则,如应具特定目的和必要性,采取最小影响方式,并取得个人自愿同意,尤其针对未成年人需取得监护人同意。人脸信息原则上不得互联网传输,保存期限应最短必要。
《办法》还明确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安全规范。鼓励采用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优先使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渠道验证身份。禁止在私密空间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并采取加密等措施保护信息安全。
《办法》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存储人脸信息达10万人时,需向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备案,并建立信息共享和通报机制。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普及,公众对隐私泄露担忧加剧,《办法》出台旨在平衡发展与安全,促进技术创新同时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关键词:隐私泄露、技术创新、平衡发展、安全监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办法》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详细阐述了《办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对发展与安全关系的处理等。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