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北京市将在六大未来产业领域实施110条工作细则,并加强应用场景的创新。北京市2024年以来新增北京氢能通用航空创新研究院,同时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为部市共建。资本赋能体系支撑下,未来产业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上海证券报3月21日从“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北京市将在六大未来产业领域实施110条工作细则,并加强应用场景的创新,促使未来产业驶向“快车道”。

  资本赋能与技术攻关并进

  2024年北京市已在6G、脑机接口、新型储能等15个领域推出38项精准政策措施,不断开辟原子级制造等新的领域。未来产业得到政府资金、基金及金融的全面支持。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顾瑾栩介绍,北京市2024年以来新增北京氢能通用航空创新研究院,在氢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布局重大平台,同时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为部市共建,围绕人工智能、光电子等领域建设了10家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截至2025年3月中旬,北京市8支新设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已支持56%的已出资未来产业项目。同时,已举办9场“创赢未来”路演活动,打造综合投融资服务平台。此外,为金融机构制定“投贷联动”措施,开发专属信贷产品。

  在资本赋能体系支撑下,2024年北京的未来产业已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包括人形机器人、干细胞治疗、量子通信等。

  未来产业六大领域全面提速

  2025年,北京市将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实施110项工作要点,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以海淀区为例,海淀区在未来产业六大领域均有布局,涵盖多个细分方向,并衍生出融合业态。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形成全栈产业链布局,备案大模型占全市七成。

  北京市将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攻关,并建设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同时,将进一步规范自动驾驶制度体系,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

天工机器人在户外奔跑测试,图片来源: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北京市还将推动光芯片、光器件等产品设计研发,以及超宽禁带半导体等技术攻关,加快重大成果转化落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