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竞赛
AI导读:
全国多地开始密集发布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研发成果和创新平台,试图在全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竞赛中争夺领先地位。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纷纷发布创新平台和基金,降低开发难度,加快开发流程,加强生态粘性。
每个“襁褓之中”的未来产业,不仅是创客和资本的舞台,更是地方经济尝试引入、打造、形成产业集群的机遇。在人形机器人这一热门赛道中,北京、上海、深圳、宁波、成都等地,凭借科技人才和机械制造业等趋同产业链优势,率先通过开放研发平台,建立行业标准,打通生态体系,力求在全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竞赛中抢占先机。
进入3月份以来,全国多地开始密集发布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研发成果和创新平台,以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海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国地共建中心”)携手上海大学与清华大学,于3月21日发布了备受瞩目的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该平台基于Unity RL Playground强化学习框架,支持从仿真训练到真实硬件部署的全流程自动化,将传统开发周期从数周缩短至分钟级,支持多模态运动学习,满足家庭服务、工业巡检、灾害救援等多场景需求。
同时,国地共建中心还发布了规模达300万元的开放基金,用于支持平台技术、具身智能、数据集和训练场等领域的研发。北京、深圳、成都等地也在2024年成立或升级了类似国地共建中心的地方支持平台,以降低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发难度,加快开发流程,加强生态粘性。
例如,北京发布了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提供低代码工具链,降低开发门槛。成都则完成了全国首个无需人工干预、无需遥控的自主完成跨空间人形机器人任务规划推理执行系统,更偏具身智能“大脑”的研发。深圳则倾向于扶持民营企业牵头组建行业合作平台,借助产业自发合作推动产业集群建立。
此外,山东、浙江等地也在结合自身特色和产业链优势,努力打造人形机器人本地生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