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2年以来,上海以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取得显著成果。截至目前,已牵头制定多项国际标准,培育“上海标准”,并新增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同时,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2022年以来,上海以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取得显著成果。截至目前,上海市场监管等部门已牵头制定ISO、IEC国际标准71项,成功培育“上海标准”31项,并新增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200余名,成立新型标准化组织30个,展现了强大的标准化创新能力。

  2022年,上海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委携手完善政策,推出《上海市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并设立上海市标准创新贡献奖,实行标准化专项资金特定主体“免申即享”政策,深化“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将标准化纳入区级政府考核,形成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同时,借助浦东“立法试验田”,出台了《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进一步释放了制度红利。

  通过不断加强标准国际化创新,上海已有多项“首个”标准落户。例如,为推动电竞产业链发展,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培育主体参与标准国际化工作,英雄体育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功发起成立电子竞技标准化工作组,成为ISO首个电子竞技专项标准化工作组。同时,英雄体育牵头制定的ISO 25094-1《电子竞技第一部分:定义》国际标准提案成功立项,填补了该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对全球电子竞技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还指导推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衡道国际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联合提出的“创新物流—物流ESG—框架与要素”国际标准提案,于2024年11月成功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344成员国投票立项。这项提案是全球首个物流ESG国际标准提案,标志着我国在ESG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是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成果。

  在科技创新领域,上海市近3年来累计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446项,其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领域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26项,展现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还制定了《上海市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管理办法》,推动科技、标准与产业的有效衔接和耦合互动。在高端装备、区块链、元宇宙、绿色能源设备、光伏、邮轮、具身智能等领域,命名建设了30家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近百余项,推动了一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进行转化。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宏韬透露,上海聚焦重点产业,提升标准化水平。围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先进制造、北斗导航等领域,已培育33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上海标准”,占“上海标准”总数的63.5%。其中,围绕具身智能标准化,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共同制定了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团体标准。近三年来,本市企事业单位牵头或参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国家标准126项,立项研制相关地方标准20余项。

  张宏韬还透露,上海将组织头部企业、科研机构组成标准创新团队,开展人形机器人国际标准化研究,并积极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请设立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以进一步提升上海的标准化水平。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