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有云服务虽呈现集中化趋势,但私有云需求激增。浪潮云推出可运营私有云解决方案,满足政企用户数据安全与模型迭代需求,预计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北京报道

  过去十几年间,公有云服务崭露头角,市场算力逐渐呈现集中化趋势。然而,这种集中化的理想状态在现实中遭遇挑战。

  自2021年起,国内云计算巨头纷纷推出混合云解决方案,统一管理公有云、私有云及边缘云,这一战略转变反映出市场对私有云的强烈需求。

  特别是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Deepseek的异军突起,私有云的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兼浪潮云董事长肖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DeepSeek推动的技术平权加速了AI的普及,激发了用户部署大模型的热情。

  在此背景下,两大核心需求应运而生:一是通过本地化部署保障核心数据安全,二是在私有化环境中实现模型定制与持续迭代。

  这对云厂商而言是全新挑战。传统私有云局限于运维层面,难以支撑数据迭代与大模型演进,且安全体系相对孤立。

  肖雪指出,“现在的私有云需从运维态向运营态转变”,实现数据空间与安全能力的融合,构建智能体快速部署平台,缩短开发周期,并建立伴随式安全防护,将防御机制融入系统迭代。

  这些能力可概括为可信赖、可落地和可持续,且需通过一次性交付、开箱即用的方式实现。

  基于此,浪潮云宣布将在半年内升级现有的500个分布式云节点,并计划在全年内落地超过1000个分布式智能云节点。

  IDC与浪潮云联合发布的《可运营私有云白皮书》定义了“可运营私有云”。IDC认为,可运营私有云是基于私有云和云边端一体化平台部署的云平台软件及采用服务目录方式提供的云运营服务。

  云平台软件涵盖基础架构服务(IaaS软件)和基础架构平台(PaaS),云运营服务则包括云平台运营、云安全运营及企业级运营服务。

  IDC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表示,可运营私有云作为新型私有云部署模式,助力用户从“建好云”向“用好云”转变。

  他指出,当前中国市场中,政企是私有云的主要用户,对云平台运维、安全响应、业务上云迁移等服务要求严格,同时对云平台成本治理、AI大模型规划等新型服务需求旺盛。

  采用全栈可运营私有云方案的政企客户多集中于政府、金融、能源、工业制造等行业,其中金融行业对云平台运营能力的依赖程度更高。

  据IDC预测,2023年可运营私有云(云平台软件+云运营服务)市场规模约为500亿-600亿元。至2025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0亿-700亿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