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加速发展,飞行汽车引领新时代
AI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2025年是低空经济商业化运营元年,飞行汽车eVTOL是关键力量。关键材料固态电池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突破,产业链投融资活跃,但大规模商用仍需克服电池续航、安全技术、成本与产业链协同等挑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2025年是低空经济商业化运营元年,广义的飞行汽车,即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多家企业在eVTOL产业链上展现出强大竞争力,头部企业已陆续完成产品的公开首飞,并获得可观的产品订单,商业化步伐提速。
虽然eVTOL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资本、技术以及法规等多重挑战,但业内当前的共识是,随着技术普惠、政策护航与生态协同的深化,曾被视作科幻产物的飞行汽车正加速“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开启城市立体交通新时代。飞行汽车的出现,预示着城市及乡村空中交通新时代的到来,引领着第三次大众化交通革命。
关键材料实现突破
若想让eVTOL“一飞冲天”并非易事,续航能力与飞行器轻量化是eVTOL能否应用落地的两大性能指标。近期,固态电池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关键材料的突破,为eVTOL的性能提升和商业化应用注入新动能。
在电池方面,2024年11月份,亿航智能EH216-S完成全球首次eVTOL固态电池飞行试验。宁德时代与峰飞航空合作的凝聚态电池项目,则进一步加速了产业化进程。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耐热性能等关键优势,是飞行器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之一。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密度低、强度高的特性,成为eVTOL轻量化的首选。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eVTOL飞行汽车GOVY AirJet,其整机结构90%采用碳纤维,重量仅为传统汽车车身的三分之一,续航有望提升至400公里。
eVTOL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叠,不少大型汽车企业一方面借鉴自主研发的电动化技术,另一方面移植智能化技术,开发飞行器的自主导航、避障、精准起降等功能。
产业链投融资活跃
eVTOL市场潜力巨大,引起投资界高度关注。2024年《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将低空经济定位为万亿元量级新兴产业。2024年,中国eVTOL领域融资活动频繁,发生了超60起融资事件。
不仅仅是投资eVTOL主机厂,资本也深度布局低空经济全产业链。零重力相继完成了近亿元的A轮融资和超亿元的A+轮融资。此外,传统车企加速跨界融合,助力飞行汽车商业化落地。广汽集团提出“智能移动服务商”转型目标;长安汽车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小鹏汇天“陆地航母”以200万元预售价开启预售。
大规模商用仍需努力
头部企业正在加快商业化进程。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盈利的eVTOL公司;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工厂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竣工,计划2026年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
未来发展方向明晰,但要让飞行汽车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仍需迈过电池续航与能量密度、航空级安全技术、成本与产业链协同三道大坎。此外,适航认证滞后也是产业发展一大掣肘。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