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短剧行业蓬勃发展,政策扶持助力产业升级
AI导读:
上海微短剧行业产值平稳上升,产量持续增加,供给显著增长。2025上海微短剧大会聚焦品质视听、创新增长等议题,推动微短剧全球化发展。长短剧之争成为热议话题,上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出多项计划和资金扶持,助力微短剧产业升级。
上海微短剧行业产值平稳上升,达到约70亿元;产量持续增加,去年上海出品的微短剧接近2000部;供给显著增长,去年上海微短剧平台上新约30000部,微短剧已成为推动上海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信息来自3月20日举办的2025上海微短剧大会。
本次大会围绕“焕新视界全球机遇”主题,聚焦微短剧的品质视听、创新增长及全球机遇,挖掘“微短剧+”的产业融合潜力,旨在推动微短剧赋能各行业,助力其全球化发展。
长短剧之争如何看?
微短剧融合了影视剧与短视频特性,具备快节奏、高密度、题材丰富的优势,同时拥有低成本、短周期、灵活的制作优势。在高峰论坛及圆桌对话中,长短剧之争成为热议话题。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傅斌星指出,截至去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已超6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接近长视频市场的70%,而长剧市场份额则呈现萎缩。

活动现场
傅斌星认为,长短剧的竞争非零和博弈,而是互补融合。微短剧作为流量入口,迅速激活热度,为内容开路;长剧则承载故事,深耕用户。两者互为支点,共塑影视行业未来。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微短剧是影视革新,赶上媒介融合时代,发展迅猛。未来,微短剧或将在影院播出,打破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的载体区隔。

圆桌论坛现场
黄昌勇强调,微短剧精品化是行业追求,需提升内容品质。目前,微短剧受众以娱乐消遣为主,但行业需向艺术欣赏阶段迈进,加强精品供给,同时解决人才供给不足问题。
上海加大微短剧产业扶持
上海作为网络视听产业发展高地,具备微短剧发展的多重资源和良好生态。目前,上海微短剧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格局。政府推出微短剧“繁花”计划2.0,提供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从业者。
今年,上海将继续设立约5000万元扶持资金,对优质项目提供最高300万元支持,并提供一揽子政策扶持。同时,成立“静安区微短剧创制服务平台”,提供剧本快审、拍摄协调等服务。澎湃新闻发布“百剧共创”项目,联合企业设立6000万元启动资金,投入亿元宣传资源,孵化精品微短剧。
此外,启动“拍在上海”摄制联盟,由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牵头,联合30余家拍摄基地,提供“拍摄-制作-出海”服务,助力微短剧创作生产。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