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服务商,加大中小企业支持。数字化转型关乎经济发展大局,中小企业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政府、服务商等多方需合力解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精通数字化的服务商,并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这一战略部署旨在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其数字化转型的规模效应巨大。若众多中小企业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提质增效,将极大增强整个制造业的韧性和活力。反之,则可能阻碍全产业链的智能化进程,影响协同效应的发挥,甚至导致头部企业陷入“孤岛效应”。此外,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从而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增强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之所以强调要加大支持力度,是因为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仅凭自身力量难以克服。“不想转”主要源于管理理念滞后,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习惯于传统经营模式,更看重短期收益,这种保守观念可能导致企业错失数字化发展的良机,逐渐被市场边缘化。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宣讲、案例分享等方式,让管理者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其转型意愿。

  “不敢转”则主要源于对资金和风险的担忧。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而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软硬件采购、后期维护升级等,这难免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同时,数字化对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转型的风险。为此,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并培育更多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提供更多性价比高的数字化产品。

  “不会转”的问题在于缺钱、缺人、缺技术。数字化转型需要整合应用多种技术,并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研发能力,且资金压力大、来源有限,对转型目标不明确。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能发挥重要作用,提供评测、咨询、落地实施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明确转型方向和目标。同时,政府、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也需多方合力,引导中小企业共享转型资源,因“企”制宜开展重点突破。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多方协同、生态共建,将助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这一进程不仅关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