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主体,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升级迅猛,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激增,覆盖所有工业大类。未来,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完善数据要素政策,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智能化+绿色化”的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升级迅猛,应用广泛,传统行业数字化步伐加快。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个,连接工业设备近亿台,“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5万个,覆盖所有工业大类。广东省推广“链式改造”,江苏省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计划,辽宁省调整产业结构,众多项目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强调,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战略性产业集群备受关注。未来,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解决转型难题,助力制造业借“数”前行。

  提升数字化转型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至关重要。应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明确转型目标,建立场景图谱,梳理要素需求,编制规划方案。同时,挖掘专项资金潜力,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完善数据要素政策及市场体系同样关键。需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推动国家标准体系制定,构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加速数据市场化新模式形成。此外,构建高效、协同的数据流通及交易机制,增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交易中心服务能力。

  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容忽视。应大力培育数字技能人才,开展订单、定制、定向培训。推进产教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纳专业人才至政府专家库,提供政策支持。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