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AI技术正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发领域。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探访了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深入了解了AI赋能新材料研发的创新实践。AI for Science等技术大幅缩短了新材料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效率,为新材料产业研发提速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科技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人工智能正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参加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预热集体采访活动,走进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深入探寻这些企业在AI领域的创新实践。这些企业所专注的技术领域,是AI赋能新材料研发,展现了AI技术与多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这一趋势不仅加速了新材料的研发进程,还提高了研发效率。

  探秘AI for Science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是利用AI技术学习宇宙万物运行最基本的科学原理与数学分布,再用这样的模型尝试解决我们科研和工业研发上面临的问题。它主要应用于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环节。”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经理伍旭表示。通过AI技术,新材料研发周期得以大幅缩短。

  深势科技政企事务副总裁刘会师介绍,他们为一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电解液开发的企业引入了AI for Science大模型体系,原本需要18个月左右的研发周期,直接缩短为12个月左右。

  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新材料研发面临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痛点。“AI+新材料”的出现,不仅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还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利用AI技术改变基础研究范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利用AI分析数据、调动试验。”杨金龙介绍。

  助力新材料产业研发提速

  A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材料研发的效率,同时也推动了研究流程、形式及相关设备的全方位改进。北京深云智合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家“软硬兼备”的科技公司,其推出的DeepChem智能合成平台融合了AI、计算化学、云平台和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为新材料研发提供了分子合成解决方案。

  深云智合创始人、CEO刘宇宙表示,新材料应用广泛,但研发耗时耗力。AI计算和智能合成技术的融入,为新材料研发装上了新引擎,市场潜力巨大。

  北京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响应智能化、自动化的研发趋势,全力打造智能化、自动化的研发环境,为新材料智能化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是AI和新材料创新资源集聚地,布局“AI+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型企业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材料数据设施构筑、智能实验室建设、新业态培育和创新生态提升,加快关键新材料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北京新材料和新能源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航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