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智能高管离职潮,聚焦医疗领域谋发展
AI导读:
百川智能近期多位联合创始人及高管离职,To B团队亦进行收缩。公司宣布聚焦医疗领域,推出全球首个儿科大模型,但能否在竞争激烈的AI+医疗赛道中脱颖而出,尚待观察。同时,百川智能面临新一轮融资的不确定性。
3月20日,继联合创始人焦可离职后,百川智能再传消息,联合创始人、模型研发负责人陈炜鹏及金融To B业务负责人、商业合伙人、金融事业群总裁邓江也相继离开。南都记者求证百川智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百川智能于3月20日官宣新儿科大模型,该模型以北京儿童医院托管的四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支点,联动北京市儿科医联体,辐射北京市海淀区、经开区社区医院及河北省150余家县级医院。百川智能在经历Deepseek冲击波后,明显收缩其他业务,聚焦医疗领域,但能否在竞争激烈的AI+医疗赛道中脱颖而出,尚不确定。
To B团队收缩,联合创始人及高管离职潮起
百川智能成立于2023年4月10日,由前搜狗CEO王小川创立,核心团队汇聚搜狗、Google、腾讯、百度、华为、微软、字节等知名科技公司人才。早在2021年,王小川便表示,未来二十年将致力于生命科学和医学。因此,百川智能在医疗领域布局颇多。
焦可、陈炜鹏均为百川智能早期创始团队成员,陈炜鹏管理超过一半研发人员,但因公司聚焦医疗战略及内部资源竞争,主动提出离职。焦可负责互联网业务,亦已离职,现于AI语音方向创业。此外,去年12月,商业化负责人洪涛也已离职。近三月,百川智能已有两位联合创始人及合伙级高管离职,另一位联创亦在等待离职。
除联合创始人离职外,百川智能To B团队亦进行收缩,主要负责金融行业的B端组被裁撤,员工于3月3日签署离职协议。同时,To B业务团队的PE团队调至产研组。百川智能表示,正按照既定规划,对金融业务进行优化调整,以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聚焦医疗,迎战DeepSeek冲击波
在DeepSeek冲击波下,百川智能官宣与北京儿童医院联合研发的“AI儿科医生”已正式上岗。3月20日,百川智能再与北京儿童医院、小儿方健康共同发布全球首个儿科大模型——“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覆盖儿童常见病与疑难病症知识体系,具备临床推理能力,能为患儿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介绍,医学增强通用大模型整合了北京儿童医院300余位知名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高质量病历数据,强化循证、推理、记忆、对话、多模态能力。然而,创投圈大佬朱啸虎表示,目前已不关注“AI六小虎”新动向,认为创业公司做底层模型已毫无意义。
百川智能迅速调整策略,专注于医疗领域,推出医疗大模型并官宣落地情况。但尽管王小川有做医疗的决心,百川智能能否凭借聚焦医疗领域存活下来,仍待观察。AI+医疗赛道竞争激烈,蚂蚁、商汤等互联网大厂亦在此布局。
去年7月,百川智能完成50亿元A轮融资,阿里、小米、腾讯资本参与。该次融资后,百川智能总融资金额达50亿元,计划以200亿估值开启B轮融资,但目前尚未传出新一轮融资消息。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