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0日,国际航协表示航空业及相关产业链是中国经贸与民生繁荣的重要引擎。2023年,航空业为中国GDP贡献了2536亿美元,创造了1020万个就业岗位。航空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对未来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3月20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简称“国际航协”)发布声明,指出航空业及相关产业链是驱动中国经贸与民生繁荣的关键引擎。2023年,航空业为中国GDP贡献了高达2536亿美元,创造了1020万个与航空产业链紧密相连的就业岗位。

国际航协北亚区和亚太区(署理)副总裁解兴权强调,航空运输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不仅连接国内外市场,还促进了人员与商品的流通,推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航空业不仅维持了产业链的高效运行,还带动了旅游、酒店、零售等行业的繁荣,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显著提升了民众的生活品质。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航空业将在促进商贸交流、区域经济协同、社会流动性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显示,2023年中国航空业直接从业人员达210万人,经济产出为537亿美元,占全国GDP的0.3%。航空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飞机制造、航油供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上航空业员工的消费支出和航空出行带动的旅游业消费,整体贡献增至2536亿美元,约占中国GDP的1.4%,进一步强化了航空业对国家经济的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过去50年间,全球航空运输成本降低了70%,使得航空出行更加实惠。2011年至2023年,中国平均实际机票价格下降45%,一张机票仅需约3.7个工作日的收入。2023年,中国人均每千人次乘机出行次数达到425次,航空旅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兴权表示:“相比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航空业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仍有巨大潜力。随着行业的复苏与持续发展,航空业将在经济增长、社会福祉和全球互联互通方面做出更大贡献。通过优化航空基础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航空业将继续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创造更大价值。”

从全球视角来看,2023年航空业支持了全球4.1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占全球GDP的3.9%。其中,航空业对美国GDP的贡献占比为4.7%,对英国GDP的贡献占比为4.8%,对德国GDP的贡献占比为3.2%。

国际航协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客运市场。未来20年,中国航空客运量的年均增速预计将达到5.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8%。

航空运输在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提升教育可及性、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航空运输为提高生产力、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大支持。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