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人形机器人领域利好消息频传,商业化进程加速,吸引了众多企业跨界布局。随着技术突破和供应链优化,人形机器人成本逐步降低,市场潜力巨大。投资者需从多方面考量标的质量,制定合理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

  近日,人形机器人领域利好消息频传,引发市场关注。

  3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宣布,今年将举办人形机器人的“一会一赛”,其中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于下个月启动。

  此前一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宇树科技)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展示了其全球首次完成侧空翻的人形机器人G1,该视频迅速在市场上传播。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商业化步伐加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多家企业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实现了初步应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

  商业化加速推进

  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重大发展机遇期,国家和地方政府正积极推动其产业发展。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指出:“人形机器人代表高端制造和AI技术的融合方向,对我国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3月20日,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山智尚)与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武汉手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围绕人形机器人领域进行联合研发与生产。

  此外,南山智尚表示,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腱绳产品已获得销售订单,腱绳在机器人的“灵巧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月18日,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越疆科技)发布并预售了人形机器人DobotAtom,未来主要应用于车厂组装备料、咖啡店制饮流程操作及连锁药店夜间取药等场景。

  随着技术突破和供应链优化,人形机器人成本正逐步降低,市场潜力巨大。萨摩耶云科技集团AI机器人行业研究员郑扬洋表示,特斯拉通过复用汽车供应链和AI训练体系,已成功将Optimus的成本大幅降低。

  江瀚也认为,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将推动人形机器人性能提升和价格亲民化,进而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和普及。

  跨界布局显趋势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约27.6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成长为千亿级市场。人形机器人前景广阔,吸引众多行业企业跨界布局。

  3月18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曝光人形机器人样机,展示了其广泛应用潜力。

  同时,多家车企也在涉足人形机器人产业。广汽集团已推出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表示,行业企业跨界布局旨在争夺未来AI时代市场份额和话语权,通过人形机器人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整合供应链,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发展。

  人形机器人行业火热,投资者需从多方面考量标的质量。江瀚提醒,人形机器人领域虽前景可观,但也存在技术、市场等多种风险,投资者需制定合理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