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视3·15晚会曝光一次性内裤生产乱象,涉事品牌产品下架,代工厂面临挑战。市场需求旺盛,但代工模式下品控问题频发。此次曝光或将成为行业规范化的契机,品牌方将提高代工门槛,加强产品抽检。

  “买了那么多一次性内裤,图的就是个干净卫生,没想到不仅没有‘灭菌’,(内裤里)还养了不少霉菌。”由于日常有出差需求,90后白领黎雯一直有囤购一次性内裤的习惯,尽管自己所买的品牌没有被央视“点名”,但她仍然心存忧虑。此次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一次性内裤生产乱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黎雯的担忧并非个例。在小红书上,关于“一次性内裤”产品的吐槽比比皆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央视3·15晚会的报道显示,一家涉事一次性内裤企业的生产车间环境恶劣,工人直接徒手操作生产,甚至有人一边抽烟一边进行产品包装,整个生产过程毫无卫生防护措施可言。

  乱象被曝光后,一次性内裤行业迎来“动荡”。初医生、贝姿妍、浪莎等涉事品牌产品全网下架,不少代工厂亦面临订单数量下滑、品牌方质疑的挑战。厂家纷纷将相关产品重新送检,试图挽回客户信任。然而,代工模式下产品质量难以把控的难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一次性内裤行业市场规模已发展至400亿元,但代工模式导致的品控问题日益凸显。缺乏统一生产执行标准,生产企业无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车间生产环境脏乱、材质造假、灭菌环节形同虚设等问题频发。此次3·15曝光,或将成为行业规范化的契机。

  厂家积极应对,产品重新送检

  一次性内裤产品“翻车”,代工厂首当其冲。多名日用品代工厂厂家透露,其一次性内裤生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厂家已暂停生产业务,将库存及在售产品重新送检。等待质检结果的同时,也积极与客户沟通,重建信任。

  尽管乱象频发,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上,多个母婴、内衣头部品牌的一次性内裤产品仍然热销。懒人经济的兴起,带动了一次性内裤的热销。年轻人面临高压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一次性内裤成为其出行“洗衣焦虑”的解决方案。

  懒人经济“刚需”难挡

  懒人经济的兴起,让一次性内裤成为热销产品。年轻消费者将“一次性”与“卫生安全”强关联,认为即用即弃可减少细菌滋生。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经期使用一次性内裤被视为提升个人护理的重要选择。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一次性内裤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张,预计2025年将达到700亿元。

  然而,产品问题也如影随形。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一次性内裤相关的投诉超过600条,质量卫生问题频发。此次3·15曝光,或将成为行业洗牌的契机。品牌方将提高代工门槛,加强对代工厂的产品抽检,促进产品生产透明化。一次性内裤行业需要强化监管和完善标准,淘汰不合规企业。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