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唐浩表示,临港新片区将围绕“新质生产力”,聚焦新型工业化,构建前沿科技产业集群。主要措施包括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突出政策精准发力、组建专业招商公司等。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等“4+1”产业体系。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3月20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面对经济新形势,临港新片区正围绕“新质生产力”,聚焦新型工业化,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协同,全力构建前沿科技产业集群。以下为其主要采取的三方面措施。

  首先,临港新片区致力于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正式投产,从拿地到首台产品下线仅用时9个月,较整车超级工厂的12个月缩短了3个月,彰显出临港新片区的高效与便捷。

  其次,临港新片区突出政策的精准发力,着力培育产业生态,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扶持中小型科创企业创新创业,促进大中型企业的融合发展,并引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咨询认证等服务平台,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

  再者,临港新片区组建了专业的招商公司和企业服务中心,通过招商服务一体化的机制,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落户。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临港新片区经济的发展。

  唐浩透露,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即将签约的几个项目均来自临港新片区的重点产业优质企业。临港新片区已建立了全过程全环节的服务保障机制,未来将主动参与项目进程,为企业设计整体建设计划,使服务成为产业落地、集群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临港新片区将聚焦于集成电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及数字经济这“4+1”产业体系,目标是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特别是在民用航空产业方面,临港新片区将抓住C919规模化发展、C929新机型研制的机遇,布局新产能,完善产业链条。目前,临港已聚集了45家民用航空企业,初步具备了大部段、复合材料、装备、发动机、保税维修等能力。

  唐浩表示,临港新片区下一步将加速建设大飞机园及航发商发产业园,推动大飞机制造产业链向现代服务产业链延伸,发展飞机租赁、航空培训、航空金融保险等新业态,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强与国际航空企业的合作,推动外资供应链本地化,提升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