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节水行动: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AI导读:
内蒙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9个方面30项举措,旨在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方案强调科学节水,构建内生优化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凝聚节水合力,统筹兼顾多领域多元化用水需求。
前不久,内蒙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9个方面30项具体举措,旨在推进节水行动,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该方案提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分行业确定节水指标,分盟市确定节水目标,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完善用水计量体系,并严格落实限审限批。作为今年重点推进的“六大行动”之一,内蒙古将“节水行动”视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摆在治水管水的首要位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科学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对于提高其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科学节水需内外兼修,既要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合理用水需求,又要坚决避免浪费。
构建科学节水的内生优化机制是关键。应通过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用制度力量推进节水工作。优化水资源管理,落实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发挥水资源税的杠杆作用,推动节水产业协同发展。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建立严格监管机制,确保水资源科学合理使用。加大节水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节水氛围。
整合优势资源,凝聚节水合力同样重要。节水工作涉及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应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多方协作。加强跨区域协作,统一规划水量分配和污染防控,避免“以邻为壑”。围绕节水技术难点,加大研发投入,推广节水科技应用,做好知识产权战略储备。构建智慧水利系统,以科技创新赋能系统治理,破解用水矛盾,保障用水安全。
统筹兼顾多领域多元化用水需求是核心。全面评估水资源总量和用水需求结构,科学分配生态、生产、生活用水指标。过度节水可能影响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简单粗放措施也可能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因此,科学节水需兼顾生态系统长治久安和社会系统权益保障,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巧设计满足各方合理用水需求。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