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掀起“算力革命”,加速产业融合
AI导读: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科技正加速走进产业生活。量子科技掀起的“算力革命”将为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助力生物医药等领域大幅提升效率。同时,量子计算科研和工程人才紧缺,需加强人才培养和产学研融合。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怡鹤)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英伟达设立“量子日”展示最新技术进展。近期,中国科大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地面站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科技正加速走进产业生活。
3月以来,中外量子领域利好频出,量子科技加速融入产业生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表示,量子科技掀起的“算力革命”将为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目前,我国量子计算技术全球领先,政策与人才建设日益完善,具备发展优势。推动量子计算技术从研发走向应用,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协同及人才培养。
郭国平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水力、电力,支撑社会发展。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算力需求激增。量子计算凭借叠加与纠缠特性,在特定问题上实现算力指数级突破,成为解决“算力焦虑”的关键。量子计算机在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领域大幅提升效率。
在生物医药领域,量子计算机助力快速筛选分子结构,新药研发周期缩短至数月。国内外多项研究探索量子计算在生物医药的实际应用。
郭国平介绍,量子计算核心竞争力在于芯片制造、测控系统、操作系统等。我国已初步建立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包括自主测控系统、操作系统、芯片设计软件、生产线及云平台等。
政策与人才为量子科技带来机遇。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频提“量子”,安徽等地设立量子产业先导区。教育部将量子科技列为“关键领域”,支持高校布局相关专业。
全国两会期间,郭国平建议引入量子计算“引擎”,加速生物医药创新;扶持自主量子计算产品出海;构建多层次量子计算人才教育体系。
量子计算凭借超强算力,有望成为破解生命科学密码的“钥匙”。郭国平建议加强顶层规划,构建量子计算与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夯实基础研究,强化技术攻关;培育量子生物医药融合产业生态。
2024年11月,本源量子首次向海外出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机时。郭国平认为,国际量子计算市场潜力大,但供给能力有限,建议政府制定专项政策,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输出。
量子计算科研和工程人才紧缺。郭国平建议教育部加大量子计算专业设置,培养高端人才和应用型工程师;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