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四川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坚实步伐,3月19日宣布3亿元战略投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四川基座大模型“智谱诸葛大模型”。同时发布《四川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计划3年投入12亿元,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从携手大模型“六小虎”,到发布人工智能“四川方案”,四川发展AI的决心清晰可见。这一战略不仅彰显了四川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雄心,也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月19日,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发布会暨“智谱诸葛大模型”发布仪式在成都高新区隆重举行。会上,成都高新区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3亿元战略投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谱”),双方将共同打造四川基座大模型“智谱诸葛大模型”。这一举措标志着四川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双方还将同步建设大模型训练中心、研发中心及西部赋能平台,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AI基础设施。这一基础设施计划在未来5年内赋能超过1000家企业实现AI+转型,并孵化出20家以上的生态企业,为四川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同日,《四川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正式发布。该政策围绕人工智能领域企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12亿元,旨在打造一个科技攻关更聚焦、场景开放更丰富、算力供给更普惠、产业生态更完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将为四川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携手AI“独角兽” 发力基座大模型

  尽管四川的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与北、上、深、杭等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梯队的城市相比,四川的头部明星企业仍然偏少,产业“领头羊”作用尚不明显。为了弥补这一劣势,四川选择了“筑巢引凤栖”的策略。此次与其“牵手”的智谱,正是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技术成果转化而来,拥有国产独立知识产权的GLM大模型预训练架构。

  双方共同打造的诸葛大模型,以基座模型为基础,目前已覆盖文旅、民生、政务、教育、金融五大核心场景,打造了各类Agent(智能体)功能。例如,在文旅场景,诸葛大模型整合了四川全域旅游资源,通过AI视频通话为游客提供四川旅游导览,并能基于三星堆与川剧变脸元素等巴蜀文化元素进行AIGC生成;在民生场景,成都高新区政务和市民服务智能体问答系统支持四川方言对话,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在大模型技术浪潮下,地方政府面临着地方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然而,地方引入大模型并非简单接入聊天机器人,而是需要确保数据安全、算法安全、模型安全等各方面的技术标准,同时要保证大模型系统的稳定性和低幻觉,并满足部署、微调、增训等应用需求。作为智谱与成都高新区合作研发的基座大模型,诸葛大模型依托四川的特色产业与政务民生等场景需求建立数据体系,在GLM大模型上进行可溯源有监督训练,确保模型的安全、可控和低幻觉。

  智谱相关负责人表示,诸葛大模型在回答政策、民生、消费等问题时,“已读乱回”或“答非所问”的幻觉几率被降到最低。同时,该模型基于国产GLM预训练架构实现包括底层算子、训练框架到应用层等核心模块的自主可控,为四川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年投入12亿元 支持政策加力扩围

  人工智能要素正在重塑四川的经济版图。2024年,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四川在政策端不断推出“实招”“硬招”。

  3月19日发布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计划3年投入12亿元,全力打造一个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使科技攻关更聚焦、场景开放更丰富、算力供给更普惠、产业生态更完善。该政策主要包括加大技术攻关支持力度、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强化算力和数据供给能力、着力构建要素保障体系等五个部分。

  同时,《若干政策》还提到,通过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等方式,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新获批的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获批的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按国家支持资金1:1配套。

  此前印发的《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2024—2027年)》也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十百千万”发展目标:打造1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标杆大模型;攻克100项以上原创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100家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人工智能科技企业达200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以上;算力总规模突破40000P。

  

  作者:孙小程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