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社工库”泄露隐私,数据安全敲响警钟
AI导读:
近日,南都记者花费300元在海外社区网站购得同事的户籍信息,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引发公众担忧。海外“社工库”让公众成为“透明人”,面临巨大风险。对内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揪出“内鬼”,对外加强国际合作,打击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犯罪,保护公众隐私。
3月19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南都记者花费300元在海外社区网站轻易购得同事的户籍信息,引发公众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有客服直言,其中240元是公安网站户籍截图的费用,信息准确无误,详细至楼栋。信息泄露事件后,受害者已在湛江和佛山报警。
近期,某大厂高管女儿“开盒”事件,更将数据安全议题推向风口浪尖。“开盒”即非法获取并公开他人隐私数据。该高管回应称,女儿从海外社群网站获取并发布了隐私信息。
报道指出,个人户籍、婚史、身份证、房产、银行卡流水等信息,只需花钱,服务商几乎无所不能提供。这意味着,一旦有人意图对他人“开盒”,利用非法信息作恶,几乎可以得逞。海外“社工库”让公众成为“透明人”,面临巨大风险。
“社工库”全称“社交工程数据库”,收集、整理、存储目标信息,包括合法和非法获取的个人隐私。公众提及的“社工库”,特指设在海外、利用个人隐私牟利的数据库。
对于防范,海外“社工库”虽设境外,但数据源自国内。信息泄露或源于安全防护薄弱,也可能存在“内鬼”。有客服声称,户籍信息来自公安网站,虽未证实,但在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的背景下,应严肃调查,揪出“内鬼”,斩断黑产链条。
对于打击,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揪出“内鬼”可减缓非法信息增长,但已有存量仍需尽快处理。捣毁数据库、抓获犯罪者刻不容缓。海外“社工库”运营者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我国法律有管辖权,但跨国追诉存在障碍,需加强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国在打击电诈网赌、人口贩卖等跨境犯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鉴于海外“社工库”对公民信息安全的严重威胁,促成执法合作,加大打击力度,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对内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揪出“内鬼”,防范信息泄露;对外加强国际合作,打击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犯罪,双管齐下,保护公众隐私。
(文章来源:新京报 财经聚焦)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