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四地13家外资企业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激活通信市场新动能。外资企业利用牌照开展创新服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多重民生红利。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13家外资企业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所谓增值电信业务,即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附加的电信与信息服务,涵盖互联网数据中心、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等。

  首批可开展增值电信业务试点的13家外资企业,其母公司多为国际知名跨国企业,根据批复,它们可开展互联网接入、信息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这一举措进一步激活了通信市场的新动能。

  截至2025年2月底,我国外商投资电信企业数量已超过240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0%。

  外资准入扩容,通信市场迎来新机遇

  记者梳理发现,这13家外资企业不仅涵盖电信行业,还涉及飞机制造、数字医疗等多个领域。对于它们而言,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牌照意味着能够在中国市场开展更多创新服务。

  以欧洲飞机制造企业空客为例,作为此次获批的13家外资企业之一,空客正在北京顺义的研发中心完善国内机队的数据存储、分析和运用平台。企业负责人表示,拿到牌照后,将提前分析航空公司飞机数据,开展健康监控,通过预防性维修提升航班准点率,降低油耗。

  空中客车中国副总裁赵辰:增值电信业务牌照将助力空客为航司提供数字化支持,在维修工程领域引入基地健康监控,飞行运行领域也将随后在中国开展。

  在深圳,一家德国企业依托新获得的增值电信业务牌照,推出了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已有180多家本地合作伙伴入驻,联合共创了近300款产品和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服务,加速推动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建钧:中国市场上智改数转及绿色低碳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平台形成新的价值共创,满足中国市场需要。希望商业创新能更深入地融入高质量发展格局。

  电信业扩大开放,做大增量市场

  电信业扩大开放不仅帮助更多企业在中国开展数字经济,还催生了更多“数字+实体”创新服务。这种政策调整将带来多重民生红利,让老百姓享受更多“技术外溢”带来的便利。

  我国电信业从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开放的4项增值电信业务,现已拓宽至8项,并取消了其中4项的外资股比限制,开放范围稳步扩大。从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到2018年政策复制至所有自贸试验区,开放地域范围不断拓展。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所国际治理研究部主任石立娜:外资开放电信市场有利于促进我国电信市场发展,同时外资也获得了良好发展环境。互联网信息服务成为企业申请热门领域,此次批复的试点企业中,多一半都申请了该业务。

  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国内行业管理体系和监管模式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有效对接,促进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所国际治理研究部主任石立娜:外资企业进入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能推动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与各行各业融合,提升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