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发布,助力绿色转型
AI导读:
近日,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意见提出12项政策措施,聚焦解决行业痛点,推动产业全面升级。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从传统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万亿级产业。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石。《意见》围绕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速技术推广、培育新动能及优化产业环境,提出了12项政策措施,旨在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链自主可控成效显著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历经数十年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对生态环保产业的贡献显著提升。整机及成套装备已能满足国内污染治理需求,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部分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行业协会估算,“十三五”以来,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预计2024年产值将达到9200亿元。同时,2024年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8%,达到392亿元,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我国环保装备技术已实现“总体并跑、局部领跑”,如燃煤机组超低排放、高温烟气过滤等技术装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环保装备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
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环保装备制造业呈现“一带一轴”的集聚发展格局,70%以上的大型企业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长江经济带,其中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省贡献了近60%的营业收入,形成了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表示,“十四五”期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已近万亿,行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满足国内污染治理需求。
聚焦解决行业痛点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环保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及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对环保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任洪强指出,当前环保装备制造业面临传统污染治理需求减少、新需求市场增长的新形势,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困难等问题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意见》从供需两端出发,加强政策引导。针对供给端,实施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三年提升行动,突破关键技术短板;针对需求端,强化供需对接,定期修订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7年,先进技术装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标准体系更加完善,重点领域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基本补齐;到2030年,产业链短板自主可控,优势进一步扩大,行业规模、产品质量、综合效益全面提升。
推动产业全面升级
当前,环保装备制造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韧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为环保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市场空间,新技术新装备需求加速释放。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认为,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应积极布局新型多污染物低碳治理技术装备,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和碳减排的协同。
为推动环保技术装备“走出去”,建议环保装备企业积极承建国际节能环保成套装备工程,扩大出口;推动成立国际环保装备科技组织,加强国际合作。
工信部将引导环保装备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提高技术水平,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同时,推动龙头企业向多领域“产品+服务”供给转变,提供综合治理解决方案。
工信部还将推进环保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强化协同攻关,推动环保装备向高效低碳转变,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关键词: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技术创新)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