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31项措施促服务业创新发展,科技领域成重点
AI导读:
上海近期推出31项措施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围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积极补链、延链、强链。2024年上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量突破5万项,成交金额达5200亿元。同时,上海还采取便捷措施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中新网上海3月19日电 (记者郑莹莹)上海近期印发《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推出31项措施以促进上海服务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围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积极补链、延链、强链,为科技服务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提供了沃土,也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19日就此话题走访了沪上多家科技企业及机构。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备受瞩目,上海正积极推动相关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中新网记者郑莹莹摄
2024年,上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量达到53864项,成交金额突破5200亿元人民币。作为上海的关键技术转移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简称:东部中心)的执行总裁邹叔君19日受访时透露,这两年东部中心已全面向产业化方向迈进,例如在低空经济领域,东部中心联合同济大学等共建了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东部中心与复旦大学携手建立了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
以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为例,邹叔君介绍称,该中心首期引入了12个项目,经过8个月的孵化,其中两个项目已成功进入产业化投资阶段,分别获得了1000万元和2000万元的投资。
“科研人员携带论文进来,我们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他们寻找应用场景、制作样机、注册企业并引入产业投资。”他强调。
作为部市共建的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成立于1993年的上海技术交易所也在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转化搭建桥梁。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透露,该所计划在今年推出“未来产业专板”,目前正聚焦于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领域,进行相关交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工作。
近年来,上海还采取了“免申即享”等便捷措施,为企业提供了一定数额的财政奖励,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于上述政策的高成长性企业之一。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企业专注于卫星激光通信领域,致力于实现激光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全域无线光网络生态体系。目前,其产品已应用于多颗通信卫星,并与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在地面产品上展开了合作。
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杨一超在受访时表示,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这几年里,得到了上海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同时,上海的高水平科技人才也是推动企业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指出,上海将持续关注硬科技与新兴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以促进科技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