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多家试点银行在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落地首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项目,部分已达政策上限。专家指出,政策放宽将有助于破解融资困境,但银行也需严守风控要求,警惕各类风险。

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以来,各大银行的进展备受瞩目。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试点银行已在北京、上海等18个试点城市落地首批项目,部分项目金额及期限已达政策放宽后的上限。

受访专家指出,此次政策放宽试点将有效破解科技企业并购融资困境,匹配科技产业整合周期特性,同时降低企业短期偿债压力。然而,在放宽政策下,银行也需严守风控要求,警惕贷款集中度风险、科技企业并购失败风险和关联交易风险。

银行积极抢滩布局

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近期已组织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试点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部分条款,以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政策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的上限由60%提高至80%,贷款期限由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8个城市,这些城市科技优势资源集中、研发投入强度较大、并购交易和股权投资市场活跃。

自试点政策公布以来,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头部城商行迅速行动,在试点地区成功落地首批业务。这些项目大多瞄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民营科技企业等头部企业,并购贷款的金额和期限已达到政策放宽后的上限。

例如,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向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放了1.9亿元的并购贷款,融资比例占交易金额的80%,期限为8年。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也为某上市民营科技企业发放了并购贷款,金额占整体并购交易价款的78.30%,贷款期限长达10年。

破解并购融资难题

当前,许多并购项目因并购贷款问题而受阻。此次监管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无疑为科技企业带来了一次政策“松绑”。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项目面临的主要堵点包括融资难与杠杆率限制、并购整合风险高以及估值泡沫与估值的不确定性。此次政策放宽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为科技企业的并购融资业务带来政策红利。

新规将并购贷款比例上限提升至80%,可有效缓解企业自筹资金压力,特别是对研发投入大、现金流紧张的初创型科技企业意义重大。同时,贷款期限延长至10年,有助于降低企业短期偿债压力。

警惕业务合规风险

此次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也对银行的风控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试点银行应经营状况良好、公司治理完善、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强调,将督促试点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制定试点工作细则,强化贷款资金用途监控,为科技企业并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然而,并购贷款作为高风险贷款品种,银行需警惕贷款集中度风险、科技企业并购失败风险和关联交易风险。银行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应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业务合规稳健发展。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