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加强医养照护专业建设,加速人才培养
AI导读:
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通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健康养老需求,并推进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门槛不高、专业梯度不强以及缺少系统化培养路径,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医养照护人才队伍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医养结合服务和免陪照护服务在全国各地加速推广,我国正致力于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推动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培养等,以拓宽院校与医疗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渠道。
3月19日,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加速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健康养老需求。通知强调了“支持专业梯次设置”,鼓励职业本科学校等设立医养照护与管理本科专业,并作为贯通培养专业,鼓励相关专科专业毕业生报考,同时探索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
此外,通知还倡导学校与医养结合机构、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各地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机会。中高本贯通培养作为一种职业教育体系内的衔接模式,旨在打破中职、高职、本科间的壁垒,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体化培养。
近期,北京等地公立医院和医养结合机构面向社会招募护理员,招聘要求各异,有的不限专业,有的要求护理大类,还有的将学历要求提升至大专及以上。然而,业界担忧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短缺,而高职毕业生选择老年护理的概率较低。
多名业界人士表示,两部委的通知有助于中职毕业生继续教育,使职校毕业生更快融入就业市场。但社会护理和照护岗位的薪资、职业区分度和社会认可度仍有待提升,这些因素影响了职校毕业生进入医养结合市场的意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指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涵盖不同领域,对岗位技能和职业等级的需求各异,护理行业的职业细分程度和从业者晋升路径尚需完善。
为规范从业者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方向,人社部已出台《医疗护理员的国家职业标准》,将医疗护理员分为五级。其中,取得相关专业毕业证书者可直接申报高级工。然而,目前职业教育体系对医养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仍需完善,照护领域专业梯度不足,难以满足庞大的服务需求。
北京阿福医疗服务机构创始人王初阳认为,相对于医疗护理,照护尚未被作为独立专业领域研究,专业梯度不足,难以满足服务需求。引导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就业存在难度,家庭支出中养老和照护的实际支付能力有限,导致年轻人从事相关行业的吸引力不足。伴随教育领域加大力度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如何落地“专业梯次设置”、匹配师资力量、与本科教育形成差异化供给,仍需时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