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山东济南天桥人民医院因提供未经批准的NKT免疫细胞治疗服务引发关注。细胞治疗行业面临合规化难题,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存疑。业内人士呼吁完善法律规范,推动医保支付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广州报道

  近日,山东济南天桥人民医院因提供未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NKT免疫细胞”治疗服务,被曝出一针治疗费超过十万元。此事引发社会关注。

  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通报称,天桥人民医院存在擅自使用细胞治疗肿瘤的行为,已责令其停止相关诊疗活动。记者拨打天桥人民医院电话,相关工作人员否认了仍在开展此项服务。

  华南地区一位干细胞从业人士透露,在“魏则西事件”前,多数三甲医院提供干细胞及免疫细胞治疗服务,价格约2万至3万元。“魏则西事件”后,仅少数私立医院仍在持续提供,但也有三甲医院以临床研究名义收费,费用高达十几万元。私立医疗机构则从中赚取服务费。

  这些细胞治疗服务的风险不容忽视。产品来源、制备工艺、环境安全及活性程度均未知。有企业花费巨资进行临床试验,仅为宣传售卖干细胞产品。

  商业潜力下风险巨大

  在肿瘤治疗领域,细胞治疗具有精确针对性。免疫细胞疗法利用人体免疫细胞治疗癌症,多为定制产品,需先进制造技术。

  NKT细胞具有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通常使用新生儿脐带血培养。免疫细胞疗法,特别是TCR-T细胞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潜力巨大,商业前景广阔。截至2024年8月,全球共有6448项细胞疗法临床试验完成登记,中国占2687项。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已达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干细胞注射制备成本低,但市场售价高达十多万元。业内人士表示,自费打针者多为慢病人群、衰老人群及大病康复者。产品效果难以评估,来源不明,安全性堪忧。

  合规化仍是行业难题

  NKT疗法在国际上显示出治疗潜力,但国内尚无正式获批产品,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魏则西事件”后,国家严控相关细胞产品进入临床。只有经批准的试验项目可对患者实施相关疗法,且不得收取研究相关费用。

  细胞治疗行业面临合规化难题,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存疑。细胞差异大,导致研发和制作标准化难度加大,监管复杂。

  我国实行双轨制管理体系,卫健委负责干细胞临床研究监管,药监局负责干细胞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监管。这导致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面临标准化、统一化困境。

  业内人士呼吁完善免疫疗法法律规范,缩短实验室到临床周期,推动医保支付创新。产业链不完善、医疗机构无法满足临床研究需求、审批效率待提升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企业与监管部门需保持密切沟通,推动细胞治疗等前沿医疗技术行业突破。企业应聚焦研发创新、引进顶尖人才、整合产业链资源。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