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资源资产管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AI导读:
农村资源资产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对提升农业效益、激发农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深远意义。文章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明晰权属、科学规划、提升运营效率等对策。
农村资源资产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物质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对农村资源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乡村振兴新阶段,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对提升农业效益、激发农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深远意义。
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耕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承载着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重任。集体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俗文化、传统技艺及古建筑等文化资产,是乡村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同时,农村的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具备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
然而,当前农村资源资产管理与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权属不明晰、流转不畅影响了投资积极性。盲目开发、过度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运营效率不高,缺乏市场思维,增值效益有限。因此,加强农村资源资产管理,发挥其经济效益,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明晰权属是农村资源资产合理利用的前提。需全面开展清查工作,明确土地、山林、水域、集体资产的归属和权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确权减少纠纷,为后续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科学规划是实现农村资源资产可持续开发的关键。各地应因地制宜制定开发利用方案,结合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农产品等资源,打造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提升运营效率需引入多元开发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挥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结合。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实现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健全收益分配机制,保护农民权益,拓宽增收渠道。
将农村“沉睡”的资源资产转换为“流动”的财富,需凝聚多元主体合力。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农村资源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加快新时代乡村建设。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