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航司基于历史退票率等标准,对不同航线超售比例测算各不相同,且存在扩大超售比例之嫌。同时,选定被超售旅客的标准也不统一,引发消费者质疑。

北京商报3月17日报道了《机票超售调查:乘客“被甩”,航司方案:要么听话,要么别飞》后,部分经历机票超售的乘客留言询问超售机制。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航司基于历史退票率等标准,对不同航线超售比例测算各不相同,且存在扩大超售比例之嫌。同时,在实际超售环节,同一航司不同客服对被超售旅客的选定标准答复不一,超售比例不一、选人标准不一成为机票超售“看不懂”的关键。

行业惯例的销售策略

航班超售是国际民航业的惯例,也是航司的一种销售策略。由于部分旅客订购机票后会因各种原因放弃旅行或改签,使得航班出现座位虚耗。为最大化客座率,航空公司会在部分航班上适当超售座位,以减少座位浪费,提升资源利用率。

历史退票率是主要依据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航司表示会充分考虑航线、航班班次、时间等情况,合理控制航班超售比例,但并未明确“合理”的范围。业内并没有统一标准,航司主要依据历史退票率来确定航班的超售比例。不同航线的性质和功能存在差异,退票率因此呈现显著差别。

对于航司的超售比例,目前业内并无统一标准。民航业内人士指出,航空公司通过整合航班历史数据、旅客订座行为画像等多维度参数,动态优化超售比例配置。

“出票顺序”还是“随机选择”?

不仅是超售比例,航司在实际执行超售行为时,选定被超售旅客的标准也不统一。按照民航规定,承运人需在运输总条件中明确超售处置规定。然而,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同一家航司的不同客服给出了不同的答复,且与航司的超售服务方案不符。

一位客服表示,航司通常会依据购票系统中的出票顺序来确定超售降舱旅客。而另一位客服则表示,在未征集到足够自愿者的情况下,选定被超售旅客并无明确标准,仅为随机选择。

(图片来源: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