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率下滑严重。长期同质化竞争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需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协同推进,强化市场监管,构建良性竞争生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解决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的卡点堵点,全面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

自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竞争以来,该议题逐步升级,最终在202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被重点提及,显示其已成为业内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焦点。

当前,汽车领域的“内卷式”竞争愈发激烈。春节后,汽车行业掀起新一轮价格战。据乘联分会数据,2025年1月至2月,共有28款车型降价,新能源车占20款。前两个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车降价平均达3万元。

虽然价格竞争有利于消费者,能刺激市场需求,加速汽车普及,但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严重挤压车企及整个行业的利润,对行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水平。此现象导致上游供应商面临现金流压力,下游经销商也因销量下滑和利润压缩而面临挑战。

“内卷式”竞争实质为同质化低效竞争,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长期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削弱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导致在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方面投入不足。同时,过度营销损害品牌形象与消费者信任,影响企业市场地位和长远发展。

当前车市“内卷式”竞争盛行,源于地方政府、企业、市场等多重因素。部分企业追求短期利益,通过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地方政府盲目跟风“热门”产业,导致产业布局同质化、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加剧“内卷式”竞争。

因此,整治“内卷式”竞争需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协同推进,强化市场监管,引导企业行为,构建良性竞争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实现从“内卷”到“竞合”的转变。

汽车企业应坚持技术创新,尤其是在电动智能化背景下,通过突破核心技术、推出差异化产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对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这将有助于恢复市场公平竞争,促进优势企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创新方向前进。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