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行业迎监管新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AI导读:
微短剧行业近年来迅速崛起,但出现了题材同质化、剧情狗血化等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推出系列政策规范创作,推动行业向精品化、健康化发展。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实,微短剧行业正逐步摆脱乱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其“短平快”的特点迅速崛起,用户规模已突破6.62亿,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成为流量新风口。然而,在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同时,题材同质化、剧情狗血化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此,国家广电总局自2022年起不断加强监管与引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创作边界,推动行业向精品化、健康化发展。从“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到“微短剧+”行动计划,再到《管理提示》明确“爽”而有度的创作原则,微短剧行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微短剧戳中用户痛点,广电总局直击行业顽疾
微短剧行业凭借“短平快”的传播特性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人,占网民总数的59.7%;市场规模更是突破500亿元,形成了巨大的流量入口。
随着行业体量急剧增长,一些迷雾逐渐浮现。曾有一度,“穿越重生”在短剧小程序和APP频繁出现,狗血剧情成为观众的“爽点”。好在广电总局从2022年开始及时出手,加大了对微短剧的监管力度,特别是2024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2024年,广电总局启动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一系列创作计划,并推动微短剧播出档期化,设置了新春档、国庆档等节目片单。同时,针对微短剧爆发式增长中出现的价值导向偏差、同质化严重以及盗版、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广电总局出台了《网络微短剧内容审核细则》等措施,实施“分级分类审核”和“白名单”制度,确保所有微短剧都能“持证上岗”。
2025年初,广电总局进一步发布了《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深入实施六大创作计划,包括“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等。
这些举措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精品化发展。
不仅如此,今年2月,广电总局还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紧接着在3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了《管理提示(微短剧要“爽”而有度)》,提出微短剧创作要接地气,不能悬浮,要回归生活、回归艺术本身。
具体来看,《管理提示》指出,“爽”并非微短剧的代名词,创作不能一味求爽;“穿越”“重生”也不等同于艺术想象,创作不能百无禁忌;“狗血”“低俗”更不应成为爱情的引线,创作不能脱离现实。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表示,微短剧的主要卖点就是“短平快”的爽点冲击,广电总局的《管理提示》给出了定义,即不否定“爽”,但要有理有节有据,不能违规渲染。这等于划定了创作规则,为微短剧创作者们提供了创作规范和边界。
行业变革,迈向健康化发展
目前看来,广电总局的一系列举措已初见成效。
随着“分级分类审核”和“白名单”制度的推进,制作水平低下、题材不佳的微短剧逐渐被市场淘汰,而头部优秀案例则重新定义了行业标准。
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表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成效显著,共推荐了162部优秀作品,播放量超60亿,为文旅产业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SMG总编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广电媒体已入局微短剧赛道,数十部微短剧已成功登陆电视大屏,且成绩亮眼。在总局的政策监管及引导扶持下,微短剧行业必将形成更为健康的行业生态。
总体来看,微短剧行业正逐步摆脱乱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蓬勃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双重加持下,微短剧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