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短期内,文旅观光、智慧物流等应用场景将率先形成经济效益,长期看将为全产业链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本报记者李乔宇

  低空经济商业化进程加速,有望在消费端率先取得突破。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为低空经济产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华泰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王兴指出,《方案》强调“低空消费”,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政策赋能的新阶段。短期内,文旅观光、智慧物流等应用场景将率先形成经济效益,长期看,政策推动将加速低空经济实现战略部署到应用落地的正向循环,为全产业链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近年来,低空消费商业化进程持续加快。无人机配送服务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文旅产业创新方面,低空观光航线和无人机集群光影秀等应用逐步落地,成为新型消费增长极。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表示,中青旅旗下古北水镇景区自2018年起开展无人机表演商业化运营,见证了低空经济在旅游场景中的积极变化。

  徐晓磊透露,中青旅作为首批加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的上市公司会员,正积极与合作伙伴推动文旅领域低空飞行经济相关标准制定和场景搭建,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机会。众信旅游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表示,低空旅游、低空运动等概念正频繁出现在公司旅游产品中,为旅客提供新颖的旅游体验。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技术创新的突破,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加速落地提供了可能。王兴认为,未来低空消费将获得更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和飞行器技术的成熟将为低空消费的实现奠定基础。他预计,低空经济有望在文旅观光、物流运输、消费级无人机等方面率先落地,空中交通也有望在未来三年内逐步落地。

  王兴指出,低空消费市场空间广阔,将成为万亿元低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链角度看,eVTOL飞行器、消费级无人机、低空文旅运营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均有望受益。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