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水泥行业在经历了上半年亏损后,企业错峰生产意愿强烈,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叠加长期产能出清影响,行业存在阶段性投资机会。预计2025年供需优化将带来更高盈利中枢,价格上涨区域包括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利好个股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

机构指出,在经历了2024年上半年全行业亏损后,企业错峰生产意愿强烈,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叠加长期产能出清的影响,水泥行业在PB(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时具有较强安全边际,存在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核心逻辑

1. 将水泥行业的供需收缩比喻为“龟兔赛跑”。水泥行业的供给优化如“龟”,持续在常态化错峰生产和产能产量优化上加码,但其成效被需求加速下滑所掩盖。预计2025年“龟兔赛跑时刻”将到来,届时只需需求下跌放缓,供给端的优化成效有望转化为更高更稳定的盈利中枢。煤炭行业的让利趋势和年初产业的低库存高销售价格,为盈利改善预期奠定了坚实基础。行业改善节奏有望从长江区域向全国扩散。

2. 2022年至2023年,供给优化主要通过政策性错峰生产日数增加实现,但规划周期长,季度约束存在局限性。2024年,水泥行业首次进入常态化和差异化错峰新阶段,错峰减产决策周期更短,实现了历史首次旺季错峰,以差异化错峰方式更好地协调了不同竞争力企业的共识,跨区域联动开始增加。尽管需求超预期下滑掩盖了这种进展的成效,但超越错峰的产能产量优化政策也在推动。预计2025年,产量管控或以省为单位,以月为维度进行监管探索,这将增强错峰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降低错峰落实难度。中期优化行业产能的碳配额纳入和行业收并购也在积极推进。

3. 从产业链负债表视角观察,地产和基建分别是2022年至2023年和2024年拖累水泥实物量需求下滑的核心因素。目前,产业链中仅剩建筑行业尚未进入缩表拐点,预计本轮实物量周期下滑的企稳拐点将在2025年下半年出现。最下游的基建和地产主体,在2024年全年都呈现出低基数的特征。月度视角建议年内关注3月与6月需求节奏,这两个月是2024年需求下滑加速转向的关键月份,也将是2025年基数走向占优的核心月份。

4. 价格上涨区域包括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幅度为20元至40元/吨;价格下调区域主要是重庆,幅度为20元/吨。进入3月上旬,国内水泥市场需求持续缓慢回升,全国重点地区水泥企业的出货率为43%,环比增长不足5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剔除雨水天气影响,南方地区企业出货率恢复至5至7成;北方地区需求刚刚启动,出货率相对较低,维持在1至4成之间。为响应国家“反内卷”政策,各地水泥企业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加强错峰生产,通过提价改善企业亏损状况,全国水泥价格得以延续上涨态势。

利好个股:

中泰证券建议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天山股份等,这些企业有望受益于水泥行业的改善。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