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路径
AI导读:
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推动科技创新,细数近年创新产品多源自民营企业。但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多重压力,需政策支持和打造创新生态圈。民营企业正积极整合资源、展开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需为推动科技创新等多作贡献。会上发言的企业负责人多来自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这既是对民营企业能力的肯定,也为其打通技术与市场、链接科技与产业赋予了新使命。
细数近两年的代表性创新产品,如登顶多国应用下载排行榜的Deepseek、春晚舞台上的“赛博秧歌”机器人、完成6000米海拔物资运输的无人机,以及产销量领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等,许多都源自民营企业。这得益于民营企业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创新机制,它们能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科研方向,比如,将基因研究的“副线”成果转化为基因检测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同时,民营企业能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快速迭代到生产线上,形成“研发—投产—市场”的闭环。凭借高效的经营管理架构,民营企业更易于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径。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产业创新则为科技成果提供应用场景。但长期以来,科技、产业“两张皮”问题困扰着民营企业。推动两者融合,不仅是民营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占领市场的内在需求,更是其降低市场整体成本、提升产业链韧性、避免“卡脖子”风险、抢占新兴领域制高点的责任担当。
然而,科技成果产业化需经历研发、中试、投产、推广等多个环节,民营企业面临创新投入与市场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存在高投入、长周期、高失败率的矛盾。新药研发的“双十定律”、尖端技术与不成熟商业模式的冲突、研究成果未跟上市场变化等问题频现,融资难、人才短缺等更是常见难题,这些都影响了民营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进程。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优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安排资金奖补,降低企业试错成本,使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方面享受更平等的待遇。同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正处于爆发前夜,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化空间广阔,创新热情高涨,正值黏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窗口期。
民营企业要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两张皮”变成“两头甜”,需打造创新生态圈,吸引更多主体参与。例如,DeepSeek的开源推动大模型技术普及,实现科研界与产业界共赢;华为技术赋能,带动科研院所、企业参与产业链协同,推动创新成果国际化。此外,民营企业还需精选创新方向,选择合作前景好、市场空间大的领域深耕,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民营企业从“跟随者”迈向“引领者”的必由之路。在政策东风与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民营企业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整合资源、展开合作,以更长远的眼光布局未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