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疗机器人助力医疗服务升级
AI导读:
深圳依托强大制造业根基,在医疗健康领域推出近450个应用场景,其中临床医疗服务类404个,加速医疗机器人技术转化。康复中心研发40种康复机器人,北大深圳医院引入智能内镜清洗机器人,5G+中医医疗机器人远程诊疗系统应运而生,助力医疗服务升级。
在深圳,医生、护士们惊喜地发现,身边多了“硅基生物”新同事,这些新同事正与他们携手守护“碳基生命”的健康。深圳,作为医疗卫生高地,依托“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和强大的先进制造业根基,在医疗健康领域推出了近450个真实应用场景。
其中,临床医疗服务类应用场景多达404个,这些场景加速了医疗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向临床和市场的转化,推动了医疗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构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康复需求迅速增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年服务患者人次超1万,床位紧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康复中心在2015年提出了利用机器人参与神经系统康复的计划,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生命工学博士王春宝合作,经过6次升级,成功研发出踝关节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已衍生出3款产品,具备4种训练模式,临床试验显示,其康复效果是传统模式的2.33倍。此外,康复中心还携手企业研发出约40种康复机器人,其中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更是远销海外。
在北大深圳医院,每年进行胃肠镜检查的人次超过8万。为了提高检查效率,医院引入了智能内镜清洗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复杂腔体洁净环境的构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可完成酶洗、刷洗、漂洗、灌洗和吹干等全过程。通过全流程智慧化管理,胃肠镜预约周期精确至半小时,运转效率提升近30%,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此外,在中医学与工程学的碰撞下,“5G+中医医疗机器人远程诊疗系统”项目应运而生。该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算法进行自主深度学习,能精准识别穴位,并根据不同症状实施不同灸法。同时,机器人内置温控装置和净烟装置,确保安全。经过多次迭代,机器人已成功“瘦身”,未来将与社康机构联网,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理疗。
这些医疗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更推动了医疗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构建。深圳的创新氛围和优越营商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医疗科技企业前来落户。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