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开设减重门诊,掘金肥胖管理市场
AI导读:
随着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医疗机构纷纷开设减重门诊,采用多元化方式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同时,减肥市场也迎来商机,但乱象频出。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出台政策,旨在推动减重行业的健康发展。
医院的减重门诊,从来不缺瘦身故事。这些故事背后,是日益增长的肥胖问题和对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
“20来岁的小伙在做减重手术之前,血压收缩压高达220,空腹血糖22mmol/L,术后一周多,血糖就恢复正常,血压也逐渐正常。”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学体重管理中心主任姚琪远教授分享了多个印象深刻的案例,其中一位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体重高达240斤的小伙,经过微创减重术,半年后体重已回归正常。
“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3月9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强调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并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宏也指出,体重管理不仅关乎减肥,更与慢病管理紧密相连。他特别提到,“大肚子”人群是重点干预目标。
据统计,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已达50.7%,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70.5%,儿童超重肥胖率更将达到31.8%。肥胖不仅带来高额医疗支出,还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为此,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活动实施方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不少医疗机构已积极响应,开设“减重门诊”,挺进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赛道。
实探“减重门诊”:营养师定制食谱
走进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虬江路院区肥胖病诊治中心,多个细致划分的科室映入眼帘。近日,贝壳财经记者体验了一次“胖病诊治”,经过系统评估,得到了一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减肥方案,包括药物、手术、针灸以及1600大卡的日常食谱。
医生制定的食谱。
姚琪远教授表示,肥胖症患者若能在早期正确认识体重管理,将有利于健康。医学体重管理中心的患者主要包括超重/肥胖患者和代谢综合征人群,如糖尿病前期、脂肪肝等。
自2024年以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等多家上海医疗机构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采用多元化方式帮助患者控制体重。
掘金减肥市场,乱象与机遇并存
上海市的肥胖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呈上升趋势。肥胖成为困扰,减肥行业则看到了商机。据统计,我国现存减肥相关企业数量达到3.76万家,其中民营减重机构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减肥市场乱象频出,部分机构设置严苛的退款条件,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业内人士分析,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的政策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不正规市场空间,推动减重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