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100%羊绒衫”不含羊绒且质检报告造假事件引发关注。直播带货乱象频发,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直播平台应承担监督责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从技术、监管、司法层面加大治理力度,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维护良好商业生态。

  近日,“100%羊绒衫”不含羊绒且质检报告造假事件,再次引发大众对直播带货乱象的关注。直播带货,这一新兴的消费场景,虽然火爆,但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频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一些商家为了谋取利益,不惜构建起完整的造假链条:从原料欺诈,如用化纤冒充羊绒,到检测报告造假,再到直播间营销话术的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都充满了陷阱。特别是虚假宣传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主播们打着“100%羊绒衫”的旗号,制造“极致性价比”的假象,利用从众心理诱导消费者非理性囤货,导致冲动消费频发,商品真伪难以辨别。

  直播平台作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应承担起监督和管理责任。除了加强事后维权,事前准入和事中监管也至关重要。平台应对入驻商家进行全面资质审核,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实施实时监管,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响应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对于存在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行为的商家,平台应采取严厉措施,如下架商品、封禁账号等,并设立严格的处罚机制,提高商家的违法成本,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有效惩治直播带货乱象,必须从多方面加大治理力度,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在技术层面,推进实现从原料采购到物流交付的全流程存证;在监管层面,实施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对高频违规类目进行重点监控;在司法层面,探索设立相关公益诉讼制度,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只有让违法成本高于收益红利,才能维护良好的商业生态,让消费者安心购物。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