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聚焦:新型消费乱象与旅游陷阱揭秘
AI导读:
本文揭示了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模式带来的问题,特别是旅游领域的“网络招徕”陷阱,包括虚假宣传、合同陷阱等。文章提醒消费者增强资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指出平台应承担的责任。
近年来,网络购物、直播带货、在线服务等新型消费模式,以其便捷性、多样性和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催生了众多消费新业态和服务新模式,但同时也滋生出一些新问题。在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人民网推出“聚焦新型消费乱象”系列报道,重点关注网络心理测评、在线旅游宣传、老年人网购等热点问题,揭露行业隐患,为消费者营造安全、舒心的消费环境。
北京市民刘艺(化名)近日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在某社交平台上联系到一家旅行社,并支付了100元旅游定金。然而,当行程发生变化,他想协商退改事宜时,却发现已被拉黑。这种情况并非个例,随着旅游消费的持续升级,个性化、定制化的休闲度假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新挑战,如“组团招徕”中的消费陷阱、无资质经营、拼单纠纷等。
“网络招徕”旅游套路深

网友用户56219687投诉某直播间旅游产品与宣传不符,图为人民投诉平台截图。
有网友反映,在某旅行社的抖音直播后下单出行,却遭遇虚假宣传,甚至被擅自转签到其他旅行社。另一网友也投诉某旅行社在小红书等平台注册多个账号,虚假宣传,承诺未兑现,且售后态度恶劣。这些现象显示出,直播电商、社交平台的普及为旅游宣传创造了条件,但也滋生了虚假宣传、合同陷阱等新套路。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魏晓东指出,个性化旅游需求很难在合同中明确,导致乱象频发。一些旅行社通过社交媒体夸大宣传或在合同中隐藏不合理条款,损害消费者利益。此外,个人也利用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等非法招揽游客。
平台责任界定
当通过网络或社交平台招揽游客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平台是否应承担责任?中消协律师团律师李斌表示,平台作为监督者,应对入驻主体进行资质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定价合理、无霸王条款。若权益受损,平台需提供销售方主体信息,以便消费者维权。
抖音生活服务平台自2024年8月起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对违规招徕行为进行处置。然而,个人违规招徕行为仍难以完全禁止。张家界市永定区发布的旅游线路营销平台直播账号“黑榜”名单显示,多个抖音账号涉嫌无资质发布低价信息招徕游客。
记者搜索发现,在相关平台,因遭遇低价陷阱、虚假旅行社等发帖吐槽的用户众多。北京消协发布的旅游消费体验调查结果指出,社交媒体平台存在的虚假宣传成为新问题,并点名小红书在旅行社业务相关账号管理上未尽到资质公开职责。
李斌提醒,若平台未审核主体信息或发布违法信息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法》,消费者可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消费者应拒绝私下交易,转账到旅行社指定的对公账户,并索要加盖公章的发票或收据。
(文章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